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大河复苏的“治水密码”

【字体:      】     打印      2024-09-10 12:34      来源: 黄河网  

国脉千秋,大河畅流。

这条蜿蜒辽阔神州的母亲河,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踏遍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目光所及、驻足所思,为保护治理黄河把脉定向。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大河新篇在高远擘画中纵笔描绘。

时光轮转,砥砺蝶变。至今,黄河已实现连续25年不断流。从开大江大河统一调度之先河,到“幸福河”建设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黄河无异于“江河战略”成功治理之道的鲜活注脚。

直面断流 拯救母亲河

曾几何时,“哗啦啦的黄河水哟,日夜向东流”的歌声传遍四方。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奔流的大河却成了人们奢侈的记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渐渐模糊。

1997年,黄河断流竟长达226天,开封柳园口闸成了黄河断流的最上端,而这里距入海口还有700多千米。站在柳园口引黄闸边,开封第一河务局57岁的李明金清晰记得,那年夏天,闸口未迎来汛情,反而水量极小,原本流动的水面静止不动,水质逐渐恶化。断流不仅让开封以下引黄灌溉工程失效,还使工农业用水短缺。尽管可以依靠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但受黄河断流影响,地下水位随之下降,机井抽一天水需要歇两天。

由于水资源总量少、河道外用水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及管理手段欠缺等原因,1972年至1999年间,黄河有22年出现断流。曾经的万里巨川变成了时断时续,河道萎缩加剧、河流生态系统失衡,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

孱弱疲惫的母亲河,牵动着各方的心。为了大河生命之树长青,一场新的“黄河保卫战”全面打响。

根据国务院授权,黄委自1999年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当年3月1日,第一份调度指令从黄委发出。3月11日,黄沙扑面的入海口利津断面迎来了久违的河水。8月起,黄河彻底摆脱断流困扰。自此,黄河人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水调之路。

睿智探索 大河生命复苏

随着黄河流域及其供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新千年之时,人们重新审视与河流的关系。“河流生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河流伦理”一系列命题一经提出,便引发热烈反响。随着治河理念的不断升华,大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开启了人与河流和谐共生之路。

河畅其流的背后,是黄河人殚精竭虑的日日夜夜。

说起2003年那场流域性大旱,黄委水资源局水量调度处副处长周康军记忆犹新。“2003年,黄河流域遭遇了有记载以来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那一年,我们首次启动旱情紧急情况下黄河水量调度预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行省(区)际断面和水库泄流控制面日调度措施……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仅实现了特枯来水年份黄河不断流的目标,还有效保证了用水需求。”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出现过8个特枯来水年,来水量低于统一调度前断流比较严重的1995年和1997年,旱情更加考验水调工作者的智慧。通过加强调度管理,黄河断流的噩梦没有重演。

黄河干流上大大小小的一级取水口有上千个之多,若任由无序引水,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化解用水矛盾,明晰水权、规范用水,在国家层面,《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相继出台,黄委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章,还陆续制定、修订了《黄河下游水量调度工作责任制(试行)》《黄河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等办法和规定,黄河水量调度逐步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进一步筑牢了法治根基。这一年,包头市某钢铁公司违法取用水案顺利结案,违法取用水的企业被依法顶格处罚,这是黄河流域各方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在内蒙古黄河流域落地生根的首次司法实践。

在多年实践中,黄委通过优化行政、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调度,逐步形成了“国家统一分配水量、省(区)负责配水用水、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控制、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实行统一调度”的水资源管理调度模式。

汇百川、纳千流,流淌的河水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和绿色的希望。水库“蓄丰补枯”的这张“底牌”,让我们有了更多底气。

2024年入夏以来,黄河流域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降雨持续偏少,正值“三夏”关键时期,甘肃、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地相继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黄委通过精细调度干流重点水库,全力保障应急抗旱供水。调度期间,河南、山东两省合计引水量11.66亿立方米,相当于8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水资源保障,彰显了“黄河担当”。

通过优化调度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和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等骨干水库,蓄丰补枯,有限的水资源时空调节更加从容,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提高了枯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供水保障能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黄委扎实推进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助推河湖生态环境稳定向好,编制黄河保护法配套制度。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除了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黄委通过实施调水调沙,探索水资源优化配置、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的新路。随着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朋友圈”将进一步扩大,大河健康生命也将进一步得到有力维护。

如今,黄河已从不断流阶段、功能性不断流阶段、生态调度阶段,迈入奋斗幸福河的新阶段。

精打细算 激发内生动力

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从“有多少嘴喝多少水”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流域各省(区)用足“绣花功夫”,精打细算谋长远。

“目前,流域各省(区)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流域内68%的县域建成节水型社会,66%的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黄委节保局副局长刘斌向记者介绍。为深入推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4年7月,《2024年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工作要点》印发。“这是推动完成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责任状’,也是完成‘十四五’时期节水目标任务的‘路线图’。”

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水资源“家底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依赖黄河水。2004年,黄委先后在宁夏、内蒙古两自治区率先实施水权转换试点,让市场之手推动水跨界灵活流动。两自治区积极推行水权转让工作,不仅出台了新的引黄水价政策,还深入探索利用市场手段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的途径。

2023年8月,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平台在郑州正式上线试运行,开设“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电子大厅”及“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监管端”,为支撑水权交易提供基础保障,有利于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2023年11月,宁夏与四川签署《四川宁夏黄河流域区域水权跨省交易框架协议》《四川宁夏黄河流域区域水权跨省交易协议》。此笔交易盘活了“存量”水资源,开创了用水权跨省(区)交易的先河,为全国开展跨省区域水权交易、着力破解指标性缺水困局提供了成功范本。

一个个节水增效的案例,是流域各省(区)践行“四水四定”的生动剪影。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引领下,黄委坚持节水优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让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得益彰,“两手发力”念活“治水经”,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技术赋能 大河有了“云上管家”

“黄河水资源拥有了‘数字大管家’,在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的数字化场景里,可实现对全流域雨水情、取用水、生态流量、节约保护等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水资源局水调处一级主任科员王伟禄向记者介绍新建成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节约保护应用系统。

大河奔腾生生不息,科技活水澎湃成潮。黄委融全河之智,全力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建成了世界上延伸距离最长、辐射范围最广的现代化水量调度管理系统。

在黄委水调中心,技术人员熟练操作着电脑,万里黄河在虚拟世界里静静流淌——生态流量达标情况、分配用水计划、实际用水等情况一览无余。

“这是流量、预警等级和预警信息,数据会实时推送到微信,方便有关处室采取应对措施。”技术人员介绍。通过融合“黄河一张图”,依托流域水情信息交换系统,建立黄河流域生态流量在线监管平台,实现了黄河流域重点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实时监测、动态跟踪、在线预警、声光告警、即时评估,大河上下每一次脉动都留存于数字世界。

从“三条黄河”到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科技赋能成为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应用于黄河保护治理,云计算技术提供着稳定可靠的算力保障,黄河有了“最强大脑”。智慧化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节约保护应用系统也在保障水量调度的实战中得到了验证。

惠泽远方 一曲绿色颂歌

哪里环境好,鸟儿最知道。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爱好者们正在观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种群。“自黄委向黄河三角洲实施生态补水以来,芦苇沼泽湿地面积持续上升,近海区域表层盐度降到水生生物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现在保护区内共有植物685种,鸟类从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80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到26种,候鸟迁徙时,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黄河水资源保护院生态环境研究室副主任黄玉芳向记者介绍到。2024年7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累计补水2.01亿立方米,为保护区河—陆—滩—海水文连通更加畅通、湿地淡水补水更加充足提供了坚实水资源保障。

出兰州,浩浩汤汤的黄河一路向北,在内蒙古境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弯”,位于“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然而,这颗“明珠”曾一度失去光泽。

20世纪90年代,酱油色的湖水发出阵阵刺鼻气味,湖面萎缩,急需修复治理。为置换水体、改善水质,2018年以来,黄委结合防凌开展了向乌梁素海实施应急生态补水,配合地方实施全流域、全要素综合治理,乌梁素海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整体Ⅴ类、局部Ⅳ类,如今,“渔舟唱晚”的美好景象述说着乌梁素海的生命复苏。

从生态退化到鸟鸣鱼跃,从频频断流到润泽四方,25年来,黄河累计向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14.64亿立方米,绝迹已久的黄河鱽鱼再现黄河口;向乌梁素海应急生态补水36.47亿立方米,为生命的进化成长提供了辽阔的空间。

“三闸并立齐飞潮,引水东去共听涛”的打渔张引黄闸,是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的渠首进水闸。“截至目前,累计从黄河引水超70亿立方米,促进了胶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了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地落实。”打渔张闸管所所长吕鹏说到。

除了引黄济青,黄委还实施引黄入冀补淀,拯救“华北明珠”白洋淀,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台治理。为“沙乡”民勤县供水,护佑河西走廊生态安全。远水也能解近渴,母亲河实现了生命的融会。

河流,就是如此慷慨,她的健康生命得到了维护,人们也得到了她的回馈。25年来,黄河干流累计向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超过5436亿立方米,泽被千家万户。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有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万壑归流 一条流淌的启示录

江河巨变,彰显中国之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强调要“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赋予了河流生命概念,指引新时代中国江河保护治理新方向。

河湖生态复苏,激发生命活力。一场母亲河复苏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清岸绿、流水淙淙的良好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近年来,黄委深入实施沁河、黑河母亲河复苏行动,指导流域(片)16条省(自治区)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碧水长流。

在今年的世界水论坛上,《河流伦理建构与中国实践》报告正式发布,引发热烈反响。尊重河流生命的基本权利,把河流视作生命体,构建河流伦理,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滔滔河水中,流淌着的是饱含中国哲学、中国智慧的治水之道。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回望黄河水量统一调度25年,我们见证了人与河流从对立走向和谐,黄河从无力入海到实现惊鸿一跃,这是河流伦理的生动实践,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

无数涓滴,汇千顷澄碧。在新时代治水思路的指引下,一曲安澜河、生态河、文脉河、幸福河的时代乐章在神州大地上奏响。黄河,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奔腾而去!


作者: 记者 栗方 刘杨闻笛    责编: 郑梦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