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凝聚科研力量 迸发文明活力

【字体:      】     打印      2023-09-14 10:40      来源: 黄河网  

2023年汛期到来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青年博士录制的科普短视频“为什么在汛前开展黄河调水调沙?”收获万千网友热情点赞,跻身抖音热榜TOP3。

黄科院青年博士们回答这类热点问题的短视频已经形成了“黄河博士讲黄河”的文化品牌,持续为公众提供黄河科普服务,彰显了科研院所的责任担当,也闪现着科研职工的文明风采。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近年来,黄科院不仅将提高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力以赴,更将这项工作作为实现单位凝聚力,全方位提升自身文明建设,更好适应治黄新形势、新要求的新常态。

为此,他们交出了一份写满文明新风的答卷。

党建引领 文明与治黄的合唱

成立于1950年的黄科院是中国水利系统四大非营利科研院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河流泥沙研究为中心,以水土保持和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研究为重点,以工程力学、水资源、防汛抢险技术、灌溉工程技术和高新工程技术为支撑的学科体系,为治黄中心工作发挥着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

多年来,黄科院党委高度重视,坚持把文明创建和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坚持院长、党委书记亲自安排推动、班子成员履行分管责任。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院重点工作,将文明创建氛围融入日常科研,逐渐形成文明创建与治黄科研互为推动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党建+文明创建”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文明创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切实筑牢创建基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以党建带创建,以创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院共有职工46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9%,高级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2%,博士占全院总人数的1/4,50余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水利部水利科技英才、河南省优秀专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先后有30余人分获全国、河南省、水利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全面展现黄河科研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精神文明的引领下,近年来,黄科院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等多项研究与开发项目,斩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余项。

初心不改 做好治黄科技支撑

在黄科院学术厅古朴的红墙上,“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对面科研楼上“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鲜红标语。人民治黄70多年来,多少令人敬仰的治黄科学家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治黄事业奉献出了青春和智慧;如今黄科院的科研人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新时代治黄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为黄河科研的“国家队”,黄科院发挥流域治理管理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三条黄河”联动优势,每年汛前开展多组次数学模型方案计算和黄河下游洪水预演实体模型试验,汛期组织多个工作组、科研骨干分赴关键河段连续开展水沙观测、堤防隐患探测、空天地水重点河段河势监测,组织专家下沉一线开展巡堤查险、驻守水库大坝,在黄河沿岸现场技术指导防汛抢险,为黄河安澜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聚焦流域水情、河情、工情变化和黄河保护治理重大热点问题,黄科院每年会向黄委党组提交一份《黄河年度咨询及跟踪研究报告》。20年来,这项工作已然成为惯例,为黄委党组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近年来,黄科院以流域科技需求为牵引,紧紧围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展技攻关,重点在水资源刚性约束与生产力布局、用水权改革、严格水资源管理、矿井水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深耕引黄灌溉研究,以节水为导向,用科技做支撑,为河套灌区深度节水控水、水权转让、水价改革、生态保护提供优质服务。

在黄河立法工作中,黄科院充分发挥在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中的科技引领作用,43人深度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立法工作,1个集体、2人被记功,4人获水利部嘉奖。

为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诺言,黄科院科研工作者力推科研成果转化,用最专业的技术和最实用的成果,助推流域省(区)高质量发展。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成套技术是让黄河泥沙“变废为宝”的新途径,黄科院形成了“测-取-输-用-评”的全链条技术,在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西霞院等水库试点推进泥沙清淤,取得显著成效。固结植生生态护坡技术能够破解西北地区工程边坡的固结和绿化难题,在内蒙古砒砂岩区、新疆砂砾岩区等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示范中,均取得了骄人成绩。

以人为本 推动群众性文明创建

科研院所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是人才。黄科院在大力支持职工科研工作的同时,也非常关心大家的生活。围绕重大活动节点,聚焦科研工作大局,服务职工群众,结合实际,以小型多样、广泛参与为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为职工创造更多展示个性的平台。

“奔跑吧,青年!”这是从学术厅传来的激情澎湃的声音,抒发着新时代青年热爱党、热爱祖国、保护黄河的心声。黄科院每年坚持举办青年演讲比赛,邀请专业评委点评,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展现的舞台。青年演讲比赛成为黄科院又一张崭新的名片。

借助“数字孪生黄河工场”场地,新投入使用的职工书屋环境优美、设备丰富、藏书多种多样,是职工查阅资料、静心读书的好去处。近年来,黄科院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与开展职工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读书、学习交流活动,不断充实着独具行业特色的精神文化阵地。

献血车旁,一支长长的队伍一字排开,志愿者们填写表格、测量血压、化验血液。这样的无偿献血活动在黄科院已经成为一道风景。志愿者们还走进社区,发放宣传册,呼吁全社会奉献爱心。

黄科院还积极开办道德讲堂、健康知识讲座,组织踏青、秋游,“六一”儿童节为职工子女举办艺术作品展,暑期开办职工子女夏令营,开设健身房、母婴室,丰富职工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广大干部职工在享受到黄科院关怀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结对帮创、交通执勤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单位文明程度。

鉴往知来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2023年5月15日,由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牵头的国家文化公园系列《长城画传》《长征画传》《黄河画传》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黄科院作为唯一流域科研单位承编的《黄河画传》史传合一、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获得“精美可读、可赏可藏”的高度评价。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科院责无旁贷。为唐代修建的大云寺古塔加固纠偏,为西安市编制水文化建设方案,这些前期积累,是黄科院系统开展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2019年,黄科院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中心”,提出建设黄河文化“七个一”工程的目标,发挥科研机构优势,从黄河流域发展评估、涉河工程文化价值评估、黄河科普等方面发力。在“模型黄河”试验基地,参加科普研学孩子们兴致盎然、收获满满;在“黄河博士讲黄河”的科普视频评论区,好评不断;在即将出版发行的《黄河蓝皮书--黄河水利与流域绿色发展报告》、科普图书《九曲黄河万古流》《黄河生态纵横谈》,和即将发布的河南省地方标准《涉河工程水文化价值评估规范》文稿中,饱含创作者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可以畅想,但我们懂得万里长征始于脚下;我们可以向往,但要靠一代一代人用智慧勇敢和勤劳去拼搏、去创造。我们将会以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明天的辉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治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希望你们拼搏、努力,去创造明天新的辉煌!”

这是黄科院举办的“黄河老专家忆黄河”活动中,89岁高龄的退休泥沙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潘贤娣对黄河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嘱托。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事迹感召着黄河科研青年。

黄河宁,天下平。黄科院全体科研工作者矢志不渝为实现黄河长治久安而不懈奋斗,这正是黄科院文明创建成果最具体的体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新征程上,黄科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凝聚黄河科研强大力量,迸发精神文明新活力,以实际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作者: 肖文菡 赵何晶    责编: 周黎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