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守护黄河安澜的“乌海答卷”——内蒙古乌海市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综述
乌海市是黄河流入内蒙古的第一站,黄河乌海段全长 97.5千米,流域面积1754平方千米。
近年来,乌海市坚持“抓履职、建机制、创模式、重治理、强协作”五措并举,“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绿色河湖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日前,黄河流域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采访团来到乌海市,探寻这座城市在助力守护黄河安澜实践中交出的“绿色答卷”。
强化宣传 凝聚黄河保护共识
采访团来到设在黄河岸边的“普法早市”,观看了一场来自“乌兰牧骑”文艺队的普法专题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自何时起施行?”“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活动现场,普法志愿者为在场群众深入解读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安全、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来。
乌海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8月,该局组织协调普法责任单位成功打造“普法早市”,组织多个责任单位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灌输式”普法变为“互动式”普法,将“分头跑”普法变为“一站式”普法,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法之路。两年来,“普法早市”先后深入社区、农区、公园等基层一线,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0次,为群众办理法律事务500余件,现场解答咨询7000余次,受众达8万余人。
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乌海市司法局积极将黄河保护法内容纳入“普法早市”,与各单位联合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法治意识。
综合履职 促进黄河生态治理
“以前,在你们身后是一个个违规建设的集装箱式小屋、蒙古包,现在已恢复成为了平整的河堤。”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太格码头,乌海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彭文吉向采访团讲述着太格码头的“前世今生”。
这一变化要从2020年4月说起。乌海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位于海勃湾区黄河河道右岸的3处违章建筑均在河道保护范围内,是河道行洪的安全隐患。紧接着,乌海市检察院向海勃湾区农牧水务局下发检察建议,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拆除违章建筑。
乌海市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为载体,严格落实“河湖长+检察长”长效联动机制,推动跨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有力的治理合力。2021年1月9日,3处违章建筑被拆除。
黄河流域生态面貌改善,管理是关键。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深化黄河保护重点领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积极开展黄河流域清废、非法采矿等专项监督工作,强化环境综合整治,聚焦“水土流失”防治,3年累计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125件,制发检察建议95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
聚焦关键 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采访团来到“黄河入蒙首站”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岸边一排排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绿意掩映,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黄河保护法的施行为依法保护治理黄河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乌海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科长张慧说,该局聚焦执法源头、过程、结果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对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关部门行政执法行为。
乌海市水务局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走出了工业城市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的特色路径。
湿地保护、涵养区建设、植被带建设、局地环境绿化及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乌海市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