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节”尽所“能”
——聊城河务局推进节约机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综述
科技引领 “节”尽所“能”
“咱们的公众号《聊·节约》专栏开刊了!”日前,山东聊城河务局机关职工奔走相告,该局职工自发参与节能绿色低碳宣传又有了一个新渠道。
2021年以来,聊城河务局以节能创新技术为基础,以节约型机关创建为主线,算好“整体账”“细节账”“观念账”三笔账,以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为目标,强优势、夯基础、补短板、提亮点,实现年均用电量降低21%、用水量降低63%、车辆燃油量降低53%,全面完成各项降耗指标任务。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成之惟艰。2023年聊城河务局被国家4部委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2024年9月,该局成功入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
算好“整体账” 提高站位积极谋划
“创建节约型机关,我们应当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秉承‘绿色办公、简约生活’理念。”聊城河务局高度重视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早在创建之初,该局局长刘滨就对节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该局及时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下设办公室,承担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以高规格成立节约型机关创建领导机构,彰显了聊城河务局党组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坚持高起点谋划,也为凝聚各方合力、提高干部职工重视程度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该局每年制定节约能源资源实施方案,并明确节能计划和目标,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完善各项节能管理各项制度体系,制定了《节能降耗管理办法》《用水用电管理规定》《生活垃圾分类》等18项节能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并有效落实制度执行力,形成长效机制。
“作为黄河系统的基层单位,到处都有经费需求,为什么要把大量经费投入到节能改造上?”在节约型机关创建之初,聊城河务局工作领导小组并非没有过分歧。
然而,大家很快就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过紧日子不是过穷日子,而是该省的省、该花的花,要以节能创新技术为基础,提升能源资源利用率和节能管理能力,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
领导小组一致认为,节约型机关创建算的是“账”,一定要算大账、算整体账。所谓“大账”,是指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考虑节能降耗问题,要提高站位、提升格局、强化思想认识,在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当前利益,更要考虑未来影响,确保节能降耗的投入能够符合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聊城河务局机关办公楼建成于2002年,受限于当时的建筑材料与水平,外墙保温效果较差。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墙体都无法抵御外面气温的影响,每到供暖期结束,不少人感慨暖气一停屋里比室外还冷。
人冷穿棉衣,屋冷也要“穿棉衣”。该局投资数十万元,对办公楼进行外墙保温节能改造施工,在办公楼主体外贴真岩石保温装饰一体板,把原有的玻璃幕墙更换成中空玻璃窗,有效降低墙体和屋面的传热系数,实现“冬暖夏凉”。改造后,办公楼内部同等天气条件下比改造前调整室温2摄氏度到6摄氏度。
“以前绿化浇水,需要拉个长管子,等这一块儿水浇好了,又得去把管子挪到另一块绿化带里,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水,现在好了,直接开关一开,绿化带里的喷灌小机器开始环绕喷灌,又方便又省水。”这是聊城河务局进行单位庭院景观绿化灌溉的一个缩影。雨水收集池是该局为拓宽绿化用水渠道,遵循“因地制宜,就近利用”原则,结合聊城降雨特点、非常规水回收利用目的而在绿化区地下建成的,用于庭院景观绿化灌溉,实现用水来源多元化,减少了自来水使用量,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2021年以来,该局通过陆续实施外墙保温节能改造、断桥铝门窗替代旧铝合金门窗、节水设施改造、非常规水循环利用、节能灯具和智能远传电表安装等一系列节能改造工程,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该局机关单位全年用水、电、油三项指标总量消费实现逐年下降,以2020年为基数,2021年全年用水量下降62.96%,用电量下降20.54%,用油量下降53.40%;2022年全年用水量下降66.67%,用电量下降22.22%,用油量下降53.74%,经济效益显著,预计5年后可收回前期投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算好“细节账” 精打细算节能降耗
走进聊城河务局职工食堂,一眼就能看到写着“倡导‘光盘’,反对‘剩宴’”等温馨提示的标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餐厅设有监控摄像头,并安排专人负责食堂巡视检查,如果发现浪费行为视情况将给予批评教育。
“我们还建立了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餐、配餐。多供应小份食品,用餐人员根据需要适量选取。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机关食堂剩饭剩菜量大幅下降,营造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文明用餐的良好氛围。”该局办公室主任刘凯说。
节约型机关创建以来,聊城河务局坚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管好“钱袋子”,算好“细节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该局严格落实各项节能规章制度,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内网设立“智能电表管理平台”和“智慧节水信息管理平台”,对主要用电项目安装分项计量,合理设置计量水表,并建立计量管理台账,实现对能源资源的分项计量统计。
走进聊城河务局会议室,桌面上没有矿泉水,取而代之的是印有“聊城黄河节水机关建设”Logo的白瓷杯。“2021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严格的办公耗材管理,从细节入手,节省不必要开支,压减非必要项目,做到‘大钱大气、小钱小气’。”据刘凯介绍,该局严格控制办公用品配用标准,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制度,按照物品采购审批流程统一采购;充分利用办公网、蓝信形式上传下达不涉密各类文件、通知、信息简报等,推行无纸化办公和双面用纸,控制印刷数量;禁止采购不可降解一次性制品,限制使用一次性打印机、复印机硒鼓、签字笔、纸杯和瓶装水。
用电也是机关办公支出的一大部分。该局严格落实电器节能管控,设置专人定期自查、督促、落实电能减排日常工作,杜绝“长明灯”现象,及时维修损坏的各类用能设施,形成记录台账;安装LED灯具439套,加装14块智能远传电表,配备数据采集器和软件系统,实行分户分区计量,实时精准监测办公区用电能耗状况;引导干部职工下班及时关闭电源,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减少各类办公电器待机消耗;在电梯旁贴标语,倡导三楼以下不乘电梯;走廊采取“隔一亮一”模式,实施照明节能。
“节水型水龙头、坐便器、感应式小便器……这些都是咱局新装的节水型设备,是完全堵上了‘滴水之漏’的巨大浪费啊。”“不只是这些花钱更换的,咱还有自主创新的节水举措——雨水收集池和回收空调冷凝水呢。”这是聊城河务局机关两名职工在洗手时的对话。该局积极落实节水行动,对机关办公楼用水情况进行仔细摸排,严防跑冒滴漏现象,更换卫生间水箱、小便池感应阀系统及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终端节能器具105个,安装智能远传水表5块,实现了机关办公楼、绿化、消防等用水单独计量;设立灰水收集系统,用于办公楼卫生间蹲便器水箱冲厕,大幅度降低了自来水消耗。
早晨8时,聊城河务局门卫电子开闸器提示音响起,一辆公务用车缓缓开出单位大院,满载着任务出发了。这辆车上除了司机外,还有该局副局长马政委和来自审计处、财务处、纪检室、党委的4名干部职工,一同前往东阿县,分别参加山东河务局会计核算中心调研座谈和党纪学习教育监督检查。
“公车使用要严格按照申请流程进行。”负责车辆调度的老秦拿出摆放整齐的车辆派遣审批单。自2022年以来,该局办公室严格执行《聊城河务局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鼓励各部门根据需要相互拼车出行,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公务用车实行“三定”管理和“一车一卡”单车油耗核算,签订新能源汽车租赁协议,践行“135”出行方式,以绿色低碳的方式支持节能降耗,降低了车辆燃油用量。
节约型机关荣誉的背后承载着使命和责任,也是汗水和初心的真实写照。如今,在聊城河务局,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已成为工作习惯,垃圾分类扎实推进,绿色出行蔚然成风,按需取餐、光盘行动成为常态,智能开关、节水龙头、节能灯具、智能喷灌等节能设备的使用愈发普遍……该局扎实推进能源资源节约,节能降碳成效更加凸显,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基本实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转变。
算好“观念账” 绿色低碳外化于行
沿着台阶拾级而入,白天的聊城河务局机关办公楼里,自然光取代了人工照明;随处可见“请您随手关灯”“请您节约用水”的标识标牌……
“节约型机关创建难,创建之后保持更难。”该局局长刘滨认为,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持续引导干部职工将“绿色、循环、低碳”等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使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成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转变干部作风习惯、提升单位文明形象的重要措施,形成崇尚勤俭节约之风、践行低碳文明之责的良好办公环境和工作氛围。
“节约每一滴水,共创节水机关。”走进聊城河务局在机关八楼专门开辟出的节约型机关创建展览室,迎面便可看到一条大大的横幅,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着近200个签名。“这是我们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节水宣传时挂出的横幅,几乎全局所有干部职工都在上面签了名。”刘凯介绍说。
这间展览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集中展示了聊城河务局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背景及建设历程。墙上绘着由该局职工自主设计的“聊城黄河节约型机关建设品牌”Logo,整体色调为绿色,代表自然、环保、希望、生命;宣传栏张贴着机关节能降耗、节约用水、生活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等管理规章制度;数十面立牌展示出节约能源资源硬件设施改造介绍及工作剪影、各类节能节水型卫生器具、智能水表等新型节水器具,讲述节约相关政策、规范及科普知识等;桌上展示着环保购物袋、文件包、口杯等各类节约能源资源文创产品和该局“旧物利用,变废为宝”活动征集的作品……琳琅满目的展陈令人目不暇接,不时有兄弟单位前来参观交流,也有该局干部职工前来学习和回顾创建历程,总结经验和自我提升。
该展览室是聊城河务局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营造良好节能氛围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节能”理念深入人心,该局自节约型机关创建之初,就在聊城黄河电子政务系统设立专栏,下设节约法规、节约动态、节约知识、节约倡议等版块。打开“节约动态”版块,可以看到《聊城河务局开展“旧物利用,变废为宝”主题活动》《机关第二党支部组织开展“关注点点滴滴,让节水成为习惯”主题党日活动》等活动消息。该局利用内(外)网、电子屏、宣传栏、“两微一端”等载体,及时宣传节能知识、工作动态、典型事例,在新闻媒体或主管部门平台报道本单位节约能源资源的经验做法,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绿色办公的良好氛围。
同时,该局在办公区醒目处设置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光盘行动、空调温度设定、垃圾分类等提示标语900余个,悬挂节能降耗海报40张、利用大屏滚动字幕播放节能降耗标语12次;结合“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观念的改变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聊城河务局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以用电为例,每年集中供暖结束后,还会有一段‘倒春寒’时期,前些年,为了第二天上班更暖和,部分职工下班后也不会关空调。局领导班子不定时在下班后一间一间办公室检查过去,发现这种行为立即提出批评。”刘滨回忆说,“随着办公楼外墙改造的施行和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这种行为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家都会自觉在下班时关掉一应用电设备。”
“现在大家的用餐理念和以前明显不一样了,干部职工提前给我们报餐,根据需要来点菜,吃多少点多少,所点菜品基本全部吃光,没有剩菜。”刘凯表示,按需点餐、少量多次取餐已经成为他和同事们的习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近年来,聊城河务局节能工作屡获殊荣,所属3个县局在市局的指导、监督和带动下,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2022年12月全部通过省局验收。聊城河务局创建工作措施及效果,为本系统及聊城当地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工作提供了样板与示范,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创建‘节约型机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唯有秉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破浪前行永不停歇’的理念,让绿色、低碳、适度、简约的生活理念根植于广大黄河职工心中,才是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根本要义。”刘滨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再接再厉、守正创新,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成为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和习惯,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劲头将节能工作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