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黄土地上闪光
——记第十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土保持治理工全国决赛第五名获得者郝姗姗
让青春在黄土地上闪光
25岁的她毅然回到大山,怀揣着监测工作者的使命和热情扎根基层,成为一名水利“新兵”。在一道道难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一路走来,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的核心技术骨干,连续2年获得全局先进个人称号,熟悉她的人都说:“这才是水保青年该有的样子。”她就是第十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土保持治理工全国决赛第五名获得者——郝姗姗。
拒绝躺平 争做新时代奋斗青年
郝姗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出身普通家庭的她坚信自己身处奋斗者的时代,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她倍感珍惜,在“躺平”“佛系”流行的职场中,她身上总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研究生期间,郝姗姗曾参与过动态监测相关工作,她深知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繁重而枯燥,入职后,当得知被分配到监测岗位时,她开玩笑说,“这是我跟动态监测的‘不了情’呀”。她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信念,彰显出这个年轻姑娘对于职业的尊重和认可。郝姗姗坚信,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正是这种想法,让她一直保持着奋斗者的姿态,总是在急活累活面前冲在第一梯队。
不畏艰难 争做新时代吃苦青年
动态监测项目作为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而该项工作仅凭一朝一夕、一人一力不可能出成效。面对监测任务重、任务完成周期紧缩、人员紧缺且经验不足等多项挑战,郝姗姗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把全部心思用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上。她白天跑外业,晚上整内业,常是“朝八晚九,四十度高温跑外业”“熬夜通宵查图斑”的工作状态。在科室人员紧缺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她总是认为,“我多干一点,工作量就少一点”;同事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她会耐心讲解,毫无保留地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科室人员共同进步。在这样默契的合作下,最终和同事们一起圆满完成了2021年度、2022年度黄河流域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任务,受到了上级单位的表扬和领导的肯定。
勤勉敬业 争做新时代担当青年
郝姗姗扎根在条件艰苦、工作难度大的基层,她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勇于担当作为,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年初七,年味未去,瘦小的她已背上行囊出差,进行动态监测项目成果汇总。历时20多天完成高强度成果汇总工作的她刚回到单位,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加班准备“水利先锋党支部”申报工作。自入职以来,她前后担任了黄河先锋党支部——科研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和青年委员,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严格规范“三会一课”会议记录,建立“三会一课”工作台账,确保支部材料规范完整,连续2年支部工作年底考核结果均为“优秀”。
此外,她还参与完成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的课题“陕北黄土高原区生态空间遥感监测研究”,连续2年被评为良好科研课题;参与中山大学与绥德局联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黄河旱区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制与雨洪过程演变协同驱动机理”,并赴深圳交流学习;参与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深度学习在影像信息分类与变化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团队,先后前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开展调研工作等,这样的生活让她充实且快乐。
抓住机遇 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在她入职的第三年,迎来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在今年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土保持治理工技能竞赛中,郝姗姗代表黄委参加比赛,并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参与决赛需要进行两轮内部选拔,在最激烈的第一轮预选过程中,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由于她工龄短又并非专业技术人员,因此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上午学习新知识、下午参加考试已成为常态。她说“可能我不是最晚睡的那一个,那我就坚持成为最早起的那一个”,她坚持“笨鸟先飞”,每天早上6点半,大家都会在她飞无人机的“嗡嗡声”中醒来,无人机练习完毕后,紧接着就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决赛的“门票”。
说起比赛,有人问她怎么看待结果?她说:“人人都想成为第一名,但是第一名只有一个。我一直把第一名当做标杆和努力的方向,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第一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她坚信,只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实现闪光的人生。
图片由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