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务局信息中心:智守安澜 数赋新生
黄河安澜一直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面对“根石走失-坝体失稳-工程溃决”这一重大安全风险链,河南河务局锚定“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创新研发黄河工情险情全天候监测感知预警系统(俗称“智能石头”),以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续写黄河岁岁安澜的时代篇章。
破局:从人眼巡查到智能感知的跨越

“智能石头”实物展示
面对河道工程根石险情难以实时监测,人工巡查效率低、风险高、响应慢等痛点,2019年,河南河务局信息中心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启动坝岸监测系统试验。研发团队将水下根石治理技术与信息化实时监测技术相结合,突破无线传输手段无法奏效、设备续航能力不足、接收机信道过少编码复杂、mcu模组焊接困难、外壳防水保温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创新研发黄河工情险情全天候监测感知设备,实现了工情险情的全天候实时“监测、感知、预警”,加速黄河安全生产监管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的转变。2020年,该系统在开封黑岗口控导下延工程得到实战检验,把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为险情的抢早、抢小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蝶变:从技术原型到智能中枢的跃迁

“智能石头”迭代发展
预警是防灾的“前哨站”。从唤醒到深耕,团队遵循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关于该系统研发攻关的建议,以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为导向,致力提升黄河本质安全水平,全力推进“智能石头”迭代升级。如今,历经四代技术跨越,该创新成果通过构建人机协同智能管控体系,已实现防洪工程安全监测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跃迁。
目前,“智能石头”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监测,辅以摄像头实时画面,可直观获取监测对象情况。当有险情发生时,录像主动抓拍并自动推送预警信息,一线巡查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巡查核实,实现“智能预警→及时推送→现场核实→问题上报→问题处置→核查评价”闭环管理。
打破传统巡检边界。建立多维感知网络,有效解决暴雨、夜间等极端环境下的观测盲区问题,辅助人工查险,节约了人力、物力。
人员安全保障升级。这种“智能监测为主、人工核查为辅”新模式,大大降低了高危环境作业人员巡检暴露频次,有效减轻了一线职工的工作强度,弥补了人力巡检时效性差的缺点。
应急响应能力跃升。创新研发多源数据同步采集模块,实现险情发生时的坐标定位、影像记录、参数分析自动化归档,险情确认时间大幅缩短,险情处置效率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程监测监管等业务,为提升防洪安全、工程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攀登:从单点预警到全域赋能的突破

“智能石头”全天候实时监测坝岸险情
“智能石头”的技术演进印证了“数据驱动创新、应用反哺升级”的发展逻辑,依托人机协同处置机制与双重预防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监测从单点防控迈向全域智能守护的新纪元。
作为水利部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智能石头”在黄河河南河段20处重要工程208道坝岸布设2000余个点位,全天候实时监测坝岸险情,预警运行成果显著。近两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智能石头”共发出预警告警信息428次,准确监测一般险情35坝次,实现了“发现即定位、定位即处置”的精准防控。同时,作为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一个基础应用,该成果还在山东、山西境内重点工程项目推广应用,并正式走出黄河流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拒马河畔落地,开启了多流域、多场景监测的新篇章。
从一根传感线到全域数字孪生,从单点报警到智慧生态,这块小小的“智能石头”,在守护黄河安澜的同时,为全球江河治理树立了智慧水利安全生产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