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长堤筑通途
——山东润泰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堤顶道路建设侧记
奋战长堤筑通途——山东润泰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堤顶道路建设侧记

航道内碧波荡漾,货轮川流不息;航道外机器轰鸣,道路施工正忙。
在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段航道“三改二”(柳长河段)工程与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工程航运与洪水南排结合段施工10标段,一条蜿蜒16千米的堤顶道路正破土而出。
昼夜攻坚抢通途
2025年3月15日,山东润泰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泰公司”)项目部进场后,便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在这条兼顾航运与防洪使命的航道上,打响了一场与时间竞速的攻坚战。
工期紧如弓弦——这条16.485千米的战线,任务重、节点多,如何将蓝图化为现实?项目部用智慧与韧劲给出了答案。
“项目部虽仅有13人,但个个都是精干高效、能打硬仗的多面手。”润泰公司副总经理张玉民介绍。为实现汛前道路畅通的目标,项目部每位成员都身兼数职,分工明确,面对重点任务协同作战,确保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然而,项目部却面临“巧匠守着空台基”的困境。技术负责人陆亮介绍:“只有当8个主体标段完成渠道坡面衬砌等主体工程的施工,并将工作面移交给项目部,我们才能施工。”道路隔离墩与防护栏浇筑是首要任务,由于各标段进度不一,但又需要与8个主体标段交叉作业,因此,工作面移交只能“见缝插针”,难以形成连续的作业面。
面对交付时间存在的不确定性,项目部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协调。他们定制1000米长度施工所需的钢模板,组织4支劳务队伍、8个班组,遵循“多点开工、灵活作业”原则,昼夜突击,多点推进。与此同时,项目部招标选取了两家商砼搅拌站,保障商砼材料供应不间断。
项目部实行周计划、日调度、班评比的手段,动态调整施工进度。除去不良天气及工作面延迟交付带来的影响,项目日平均进度达500米以上。
毫厘精控保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这一理念深植于项目部每位成员心中,也贯穿于每道工序之中。
开工前,经验丰富的老测量员范勋宏便带领乔道东、苗晨等技术骨干,用脚步丈量、用仪器校核,为道路精准“把脉”。他们披星戴月,沿16千米堤线反复复测原地貌,每隔100米布设一处高程控制点,160余个点位均与设计交桩实现“零误差”闭合。这份精准的“大地坐标”成为了后续施工的坚实基准。
在路缘石铺设现场,润泰公司施工处处长王成华不断叮嘱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水泥砂浆配合比和搅拌工序,确保砂浆强度。他常说:“施工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出现问题再返工补救,就像人脸上留了疤,总会有印子。”
为此,他与质检负责人于海梁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奔走在16千米沿线上,徒步核对桩号、复核工程量,确保现场施工实况与业主信息化系统监测精准同步。
5月11日,路面工程正式启动。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引入了“质量卫士”——智能碾压监测设备。它能够对碾压机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监测,将碾压遍数、行走速率、震动频率、搭接宽度等关键数据实时上传云端,让作业情况一目了然,出现偏差时,设备将即时报警,使质量管控从经验判断迈向精准量化的新台阶。
降本护安砺铁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中标伊始,张玉民便带领项目部核心管理团队前往山东聊城、河北衡水、河南郑州等材料主产地,深入源头工厂,考察钢管桩、钢筋、商混、水泥、水稳碎石等主材。经过多轮比选、反复议价,最终筛选出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与劳务队伍,确保每一分建设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大家把安全帽带子系紧点!这可不是戴草帽图凉快!”在清晨6点半的安全晨会上,安全员常博目光如炬,扫视着列队的工人,洪亮的声音为大家敲响了安全警钟。
项目部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将“开工第一课”、安全晨会、危险源辨识列为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每天开工前的首要任务,便是确保每位工人规范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手套等防护用品。
通过开展班前教育、张贴警示标语,项目部时刻引导工人规范作业行为,同时,不定期开展现场安全检查,隐患一经发现就要立即整改。这张由严格制度、敏锐监督和自觉行为共同织就的安全网,为工程建设牢牢锁紧了“保险栓”。
长河作证,步履铿锵。从源头优选建材到现场协调攻坚,从精密复测定位到智能碾压监控,润泰公司的建设者正以日夜奋战、精益求精的姿态,树牢“黄河铁军”形象,奏响忠诚与奉献的壮歌。
(图片由山东润泰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