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承上启下”守初心、
——三门峡水利枢纽答好黄河调水调沙“安澜考卷”记

“承上启下”守初心——三门峡水利枢纽答好黄河调水调沙“安澜考卷”记

【字体:      】     打印      2025-07-24 17:28      来源: 黄河网  

自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以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在水库联合调度中,始终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水利枢纽再次以精准调度、科技赋能、严实作风圆满完成调水调沙任务,为黄河安澜、流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务实为本 下足“绣花”功夫

“2025年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给枢纽职能发挥和水库安全运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让调水调沙工作多了几分‘硬仗’色彩。”全程参与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的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以下简称“三门峡枢纽局”)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面对考验,三门峡枢纽局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为指引,下足“绣花”功夫,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责任链条闭环拧紧。2025年汛前,三门峡枢纽局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调整指挥部成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三门峡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从指挥长到技术员,层层压实责任,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防汛主设备完好率、可调率、调度指令正确执行率均达100%。相关督导执纪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让每一项调度指令落地生根。

——模拟演练筑牢防线。7月3日,一场“真刀真枪”的防御大洪水应急演练在三门峡水利枢纽拉开帷幕。演练以枢纽遭遇特大洪水为模拟背景,精心设置水文监测预警、闸门应急调度、溃坝险情抢护等7大科目。演练现场,各防汛责任单位与指挥部协同联动,通过“现场实操+桌面推演”双线并行模式,实现险情处置的全流程可视化,为水库安全运用构筑起坚实的“数字+人力”双重防线。

——隐患整改动态清零。三门峡枢纽局汛前组织技术人员对大坝泄洪设施、启闭设备、防汛电源等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三门峡大坝深孔、底孔磨蚀等问题,限时整改、挂牌销号。“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我们要确保设施、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为调水调沙筑牢‘硬件防线’。”负责水工项目的技术人员说。

数智引领 彰显支撑效能

“现在调度员坐在指挥中心,就能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实时看到大坝泄流、库区水位变化,闸门启闭精准到秒级。”水库调度部门工程师指着屏幕介绍。科技赋能让三门峡水利枢纽“四预”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闸门集控系统显神通。此次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水利枢纽闸门集控系统完成动水调试并正式投入运用。调度人员通过远程操作,精准完成泄流闸门启(闭)69次,最大出库流量达3690立方米每秒,调度指令正确执行率100%。从“现场操作”到“远程集控”,不仅减少了人为误差,更让调度效率提升30%以上。

--数字孪生赋能决策。依托数字孪生枢纽建设成果,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实现“水情、沙情、工情”实时联动。通过模拟不同洪水情景下的水库调度方案,提前预演泥沙冲淤过程,为调水调沙期间的梯级泄流提供科学支撑,确保为小浪底水库精准补水,助力其排沙1.6亿吨,排沙量创下同期历次调水调沙之最。

--监测网络全域覆盖。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24小时监测变形、渗流等指标,无人机巡检两岸护坡,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闸门运行……空中,看不见的数据汇聚成坚实的“数字防线”,信息同步传输至指挥中心,形成“感知、分析、决策”的全链路互通,每一个细微变化都逃不过“智慧眼睛”。

责字在心 筑牢安澜屏障

7月7日17时,按黄委调度指令,三门峡水库按500立方米每秒下泄并逐步回蓄。至此,三门峡水库圆满完成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任务,转入汛期正常运用。

在这场“水与沙”、人与自然的接力长跑中,三门峡水利枢纽全力以赴传好了“接力棒”,为实现提高黄河下游中水河槽行洪输沙能力、腾库迎汛、水库排沙、生态补水等既定目标作出了应有贡献。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对“守护黄河安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深刻践行。

--综合效益再创新高。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三门峡枢纽局统筹防洪减淤、电网保供等多重目标,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水库不仅完成排沙减淤任务,更通过精准调度,为电网稳定保供、流域取水用水、服务国计民生提供支撑,这种“一库多能”的调度模式,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应急工程施工、防汛备用电源保障、后勤医疗、坝区安全管理……各防汛责任单位拧成“一股绳”,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彰显“全局一盘棋”的担当;与黄委、地方政府实时水情信息共享,让水库调度更贴合流域整体需求。

--底线思维贯穿始终。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三门峡枢纽始终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从汛前修订调度规程、补充防汛物资,到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加密大坝巡查,每一项措施都瞄准“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以“确定性”应对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

24年的调水调沙实践、68年的防汛抗旱担当,时代给予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厚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见证了黄河保护治理的沧桑巨变。如今,这座承载着“黄河安澜”期盼的工程,依然充满活力;面向未来,还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新的“明珠篇章”。


作者: 华夏炎 何亚玲 许天阳    责编: 周黎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