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弓满弦显身手 厉兵秣马战汛时
——黄河水文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记
紧弓满弦显身手 厉兵秣马战汛时——黄河水文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记

7月1日,黄河正式进入主汛期。据预测,今年汛期流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涝重于旱,区域性阶段性旱涝风险较高。黄委水文局(以下简称“水文局”)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统筹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汛前准备,全面提升水文测报质量,奋力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确保全力打赢防汛抗旱水文测报硬仗。
压实责任 全面部署迎战汛期
2025年以来,黄河水文防汛备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2月26日,印发《水文局关于做好2025年水文测报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各单位、各部门制定任务书、时间表,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确保备汛工作有序推进。3月5日,下发《水文局关于开展2025年汛前黄河水库河道统一性测验的通知》。4月30日,2025年汛前三门峡、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及黄河下游河道统一性测验任务完成,施测断面885个,测验河段长度1800多千米,覆盖面积7300多平方千米。5月下旬,组成7个检查组对备汛工作进行检查,黄河水文汛前准备工作全面就绪。6月11日,召开防汛抗旱动员会,分析研判当前防汛抗旱水文测报工作面临的形势,动员部署今年汛期水文测报重点工作。6月20日,召开首次防汛例会,贯彻落实上级防汛抗旱工作要求,听取近期雨水情概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部署下阶段水文测报工作。
水文局专门成立7个新技术新仪器比测团队,制订科学严谨、靶向精准、执行高效的比测实施方案,加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加强雷达测流系统、光电测沙仪等新仪器比测应用,推动先进技术装备尽快投产。同时,推进穿透式雷达、声层析等测流技术研究,强化高含沙测深技术应用,开展水文多要素监测一体化平台集成研发,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水文建设,全面提高水文测报现代化水平。
入汛以来,水文局密切关注黄河流域天气形势,滚动分析雨水情变化,截至7月16日,制作发布各类降雨预报48期,黄河洪水预报1296站(区)次,编发水情简报2期、水情周报6期、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应急雨水情专报6期、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雨水情专报6期。适时开展河道实地查勘,4月上旬、6月下旬先后赴大汶河和山陕区间北部开展查勘,了解河道现状、流域下垫面变化,为分析流域产汇流规律变化和洪水预报提供基础支撑。
目前,水文局各级防汛单位、部门已进入紧弓满弦的临战状态,值班人员24小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雨水情信息,随时准备迎战各级洪水,为黄河安澜守好第一道防线。
科技赋能 助力水文护河安澜
水利现代化,水文要先行。
2025年黄河水文防汛抗旱动员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通束缚水文现代化的堵点卡点,加快构建“三道防线”耦合贯通的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为黄河防汛抗旱决策调度提供现代化水文支撑。
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是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的重要内容。近期,水文局加快构建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优化改进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水利测雨雷达回波反演降水算法模型;赴山东水文中心、河海大学等多家单位开展调研,编制了水利测雨雷达高级应用方案,选定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作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贯通试点流域,融合天气雷达、数值模式多源降水预报产品,拟订基于水利测雨雷达的分布式洪水预报模型建设方案;制订基于多源降水数据信息拓展水利测雨雷达防汛应用方案,开展测雨雷达高级应用。
随着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为实现“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目标,水文局集合水文、通信、软件、计算机、电气、工控等各个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开展科研创新攻关。
流量方面,声层析测流系统是水文局创新方向的一个突破点。声层析测流系统是基于声学原理,通过在河流两岸设置多个声测站,利用声波在水体中的传播特性来反演计算断面流速和流量,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测流方法在复杂河道条件下的局限性,实现对河流全断面流速的直接、实时、精确测量。为实现声层析测流系统在复杂河道环境中的部署落地,黄委水文局与声层析测流设备技术团队协同发力,通过多维度创新实现关键突破。
技术团队依据河道实际地形和水流特性,结合黄河汛期与凌汛期水文规律,综合比选后确定各监测点位,制订差异化建设方案。6月11日,随着最后一车防水混凝土精准注入最后一个浇筑点,黄河宁蒙河段巴彦高勒、头道拐水文站声层析测流系统配套基础工程顺利完工,10处河岸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和3处既有平台设备基座改造完成,为声层析测流系统仪器安装及汛期比测奠定基础。
泥沙方面,光电测沙仪在一次又一次实战中不断突破。6月30日,在泾河支流马连河庆阳水文站,光电测沙仪监测到1030千克每立方米含沙量,实现监测量程新跨越,取得泥沙在线监测应用新突破。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光电测沙仪依然延续此前优异表现,全部运行稳定,持续实现含沙量数据在线实时监测,完整记录水沙运动过程,数据实时同步至水利部水情会商系统,为防汛调度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以练备战 应急能力显著提升
初夏时节,黄河西霞院坝下河道约1500米处,2025年黄河水文应急监测演练正在进行。
河道里,橘黄色的无人船搭载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横渡断面,旁边并驾齐驱的智慧水文艇携带测验装备,无惧湍流,可在10米每秒流速环境下实现无人驾驶自动测流、断面测量。
“智慧水文艇是黄河水文创新团队定向研发的产品。针对黄河高含沙、大流速的复杂水沙特性,结合实际河道条件设计研制,在稳定性、可靠性、动力性能、续航能力、密封防水性、远距离通信、障碍物识别等性能上综合考虑,集成了高含沙测深仪、ADCP、单波束测深仪等装备,实现了高洪高沙环境下全自动无人化测验。相较于传统测验和普通小型无人船,它具有吃水浅、航速快、稳定性好、操控灵活、抗风浪能力强的特点,有效降低了传统流量测验风险,大大减轻测验劳动强度。”黄河水文创新团队成员详细介绍着这款水文艇的优势。水面上,流线型的白色水文艇劈波斩浪,激起的水花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映射着艇身上的“黄河水文”标识熠熠生辉。
演练中,新仪器新设备齐上阵,充分展现水文监测“新动能”。水位观测采用影像法水位识别设备,同时水位雨量一体机矗立岸边,源源不断传输水位数据,与传统水尺观读水位实时进行对比;地形测绘,无人机、无人船、手持激光三维扫描仪等仪器各显神通,无人机航测进行非接触测量,迅速获得应急区域正射影像和堰塞体地形数据,GNSS设备完成上比降断面、基本断面、下比降断面的端点、水位测量,无人船单波束测量系统完成水下测量,手持激光三维扫描仪在移动中获取演练河段地形数据;便携式卫星小站、单兵通信小站全程为网络报汛保驾护航,将现场测得的水文数据第一时间报送上级部门。
众多先进仪器设备助力水文应急监测能力持续提升,为迎战突发汛情锻造一支反应迅速、能力出众的水文尖兵,确保能够从容迎战每一场洪水。
防汛备汛,不容有失,水文局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水文测报任务,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为黄河水旱灾害防御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