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库泥沙淤积的挑战与对策专场会议侧记

五月的成都,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由黄委承办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全球水库泥沙淤积的挑战与对策”专场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汇聚一堂,为全球水库泥沙淤积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是一项群策群力的智力盛会。2024年12月19日,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下发了关于召开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专场活动和工程考察专题会议的通知,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库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专委会负责承办“全球水库泥沙淤积的挑战与对策”专场会议,12月25日,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矫勇理事长召开会议筹备工作动员会。为确保会议筹备工作高效有序推进,黄委多次召开主任专题办公会推进相关工作,各单位需强化责任意识,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务必实现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的标杆效果。
黄科院余欣院长、王敏副院长高位谋划,成立由湖库所、国科处、院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会议筹备组。3月7日赴北京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商讨会议事项,联合邀请并动员国际人士参加会议;4月25日赴北京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培训会;4月27日赴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讨落实会议流程、会场布置、展板制作等细节。
提前数月,会议筹备组便着手制定详细的会议议程。从全球水库泥沙淤积的典型案例剖析,到前沿治理技术的交流分享,再到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每一个议题都经过反复斟酌与筛选,旨在让会议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为保证会议效果,从国际化与专业性双重角度考虑,邀请国外专家成为筹备工作的关键一环。2月8日发出的第一封邮件,拉开了密集沟通的序幕,近百封邮件在筹备组与全球不同时区的专家们之间往复穿梭,承载着详尽的议程探讨、详细的时间协调与严谨的细节确认。期间还遇到专家行程变动、临时学术活动冲突、签证办理受阻等问题,不得不一再调整邀请计划;最后冲刺阶段为了及时回复专家邮件,筹备组成员常常需要在深夜等待国外专家的反馈,反复沟通确认会议细节,确保每一位受邀专家都能清晰了解会议安排,顺利参会。
会议筹备期间,各部门紧密协作,在资料准备、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做足功课。资料组精心汇编湖库清淤与泥沙资源利用技术画册、黄科院中英文宣传册、会议手册等资料,对每一份资料的内容进行多次校对审核,确保数据准确、图文并茂,同时按照参会人员名单提前分装打包,保证会议期间能及时、有序发放;技术组提前调试会场的多媒体设备、同声传译等,保障会议期间幻灯片展示、视频播放、同声传译等技术环节万无一失;后勤组细致安排嘉宾的食宿、交通,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这场聚焦全球水库泥沙淤积难题的盛会终于拉开帷幕,众多精彩观点与创新方案在会议中碰撞出璀璨火花,为全球水库泥沙淤积治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这是一次成果丰硕的盛会。会议期间收获两大成果。在技术成果发布方面,黄委、黄河研究会、黄科院等相关单位代表,共同发布《堤防险情处置技术图解》,《堤防险情处置技术图解》是提升堤防冲决、溃决、漫决抢护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保障江河防洪安全的技术指南类书籍。图解贯穿“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理念,构建了包括养护修理、巡堤查险、险情抢护、决口处置等四个环节的险情处置体系,对守护堤防安全意义重大。
在国际合作推进方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伊朗塔比阿特莫达勒斯大学、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与生物资源综合管理中心签订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国际间在水库泥沙治理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后续三方将在科研项目与技术开发、资源共享与设施共建、人才互访与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全球泥沙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一次鼓舞人心的动员会。圆桌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的代表们,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推动全球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具体路径。
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司长张文洁指出,当前水库清淤工作面临跨部门协调困难、政策衔接不足等挑战。对此,水利部将强化统筹规划,结合“十四五”“十五五”等国家战略规划,推动建立中央与地方协同的资金保障机制,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将联合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多单位,加快出台清淤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全面规范清淤技术流程,提升治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系统性破解清淤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国际大坝委员会水库泥沙专委会前主席马丁·蒂尔从人才教育和培养方面,提出需通过早期职业引导、学术体系完善及全球协作,提高泥沙问题的关注度,避免其成为“隐藏领域”,且行业从业者有责任主动传播技术价值,吸引更多资源与人才投入,推动河湖库泥沙处理领域创新与发展。
伊朗塔尔比亚特莫达尔斯大学教授赛义德·哈米德礼萨·萨德吉从水库功能适应性管理方面,提出水库泥沙治理需要引入气候变化、地形差异等因素,关注流域减沙控沙,从“局部治理”到“系统整合”,突破技术孤岛,在科学、政策、社会层面形成合力,最终实现环境友好、社会可接受的长期解决方案。
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晴波从企业的角度分享了中交疏浚在水库清淤与泥沙资源利用工作中构建知识数据库、打造技术和装备的提升、推进工程实践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提出未来将联合行业力量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泥沙资源利用产品价值、推动生态水库清淤标准建立,倡议行业专家共同推动水库淤积治理工作。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库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专委会名誉主任江恩慧系统回顾了近年在水库清淤与泥沙资源利用方面的工作历程。展望未来提出三方面期望:一是期望政府尽快将清淤纳入规划并落实实施方案;二是期望全社会正确看待清淤泥沙的资源属性,以破解“清淤易、处理难”问题;三是期望金融系统建立清淤与泥沙利用多维效益评估体系,以量化防洪、生态等综合效益并拓宽资金渠道。
各方一致认为,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是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关键。这些共识的达成,为未来全球水库泥沙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与会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此次专场会议的成功举办,是全球水库泥沙治理领域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各国泥沙治理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凝聚了各方共识,明确了发展方向。相信在该领域辛勤耕耘的全球水利工作者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共同应对水库泥沙淤积的挑战,为守护全球水资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水库泥沙淤积这一世界性难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全球水利事业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