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臻于善 行而不辍履致远
——2024年山东河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综述
奋楫笃行臻于善 行而不辍履致远——2024年山东河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综述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安澜,历来牵动民族兴衰、社会安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
2024年,山东河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预测预报、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三大核心职能,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落实各项防御责任和措施,全面提升防御能力和水平,有力战胜了黄河干支流10次大流量过程,确保了黄河、东平湖、北金堤防洪安全。
先汛而行 未雨绸缪以防未然之患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提前预知、及时准确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取得防汛战斗胜利的首要环节和必要条件。
汛期水位如何变化?洪峰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发布预警?这些重要信息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
凡事预则立。防汛关键在“防”,而预测预报为“防”提供了重要支撑,从会商决策、水工程调度,到抢险技术支撑,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预测预报。
2024年汛期,黄河下游降雨过程多、雨区重叠度高、局地旱涝急转、暴雨频发……山东河务局依托现代化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推动数字孪生技术与预测预报业务共融互促,利用168小时长预见期、高精度降雨预报数据,耦合降雨产流水文模型,实现了模型输入由“落地雨”到“云中雨”的转变;扎实推进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演进模型升级工作,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对“产流—汇流—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推演,动态调整预测结果,在保证预见期的基础上,持续提高预测精准度。
洪水防御期间,每日滚动预测黄河干流、大汶河洪水过程及东平湖水位,山东河务局在大汶河7场洪水过程中对戴村坝水文站最大流量的预测误差仅为10%左右,精准预测了东平湖老湖最高水位。通过现代化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为洪水灾害防御、水工程统筹、科学调度以及水利其他业务领域的决策管理提供了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吹好了“前哨”,赢得了先机。
科学研判 精准调度方能临危不乱
防汛是一场大考,既考验防汛救灾体系和工程建设强度,也考验应急管理能力和责任担当。
2024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伴随着气象部门关于2024年第3号台风“格美”最新预报,山东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迎来了新的考验。非常考验需制胜之招,关键时刻,对水工程的科学调度,让洪水防御有了十足的底气。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早在入汛前,山东河务局就针对东平湖多渠道分水能力开展调研,摸清各口门分水能力底数,并首次与山东省水利厅、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公司等单位建立东平湖防汛退水会商机制,通过多方努力,汛前提早将东平湖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0.5米,腾出库容约1.5亿立方米。台风“格美”到来前,根据暴雨洪水预测情况,提早开启东平湖陈山口、清河门出湖闸北排腾库迎洪,留好提前量,掌握主动权。
同时,重视协作沟通,联调联控,同向发力。充分运用大汶河流域雨水情共享与会商机制,4次组织召开跨单位水工程调度会,并首次邀请山东省水利厅、气象局参加会商;协同山东省水利厅实施多渠道分泄洪措施,在全力北排的同时,利用大汶河上游闸坝、水库拦水、蓄水、分水,利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八里湾泄洪闸等排水,期间下达调度指令30余次,调整闸门405孔次,各渠道共分泄东平湖洪水约12亿立方米。通过系统、科学、安全、精准的调度实践,坚定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强化支撑 多措并举力促长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队伍基础更牢,技术根基更稳,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才能更有底气,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山东河务局始终高度重视防汛抢险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工作,着力加大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研发、成果转换运用和人才培养力度,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坚强支撑。
强化人才支撑。组织开展山东黄河水旱灾害防御知识与技能竞赛,组织各市河务局开展防汛专家授课比赛,为各级防汛业务人员、抢险队员以及抢险专家这些“关键少数”靶向提能;建立完善市级防汛专家库,2024年累计选派库内抢险指挥专家160余人次进行授课,对各级行政首长、各类抢险队员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半月谈”防灾减灾知识课堂等提能活动,持续提升全员这个“大多数”的防汛业务能力。
强化技术支撑。组织开展山东省黄河防洪调度演练,演练充分发挥数字孪生山东黄河防汛系统效能,结合新装备新材料,以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创新形式系统演练了洪水调度全过程,展现了防御措施全手段;以实兵、实装、实景方式,组织开展由“1+N”多元队伍近600人参加、线上线下共计1万余人观摩的山东省黄河防汛抢险实战演练,省市县三级队伍联动,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协同,全方位展示了黄河常见险情处置与保障措施;积极参加黄委防洪调度演练,完成山东黄河防洪“四预”建设应用等科目的演练任务;承办并参与山东省防汛防台风综合应急演练,在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面前展现出黄河铁军良好的专业素质与昂扬的精神风貌。
强化科技支撑。整合构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孪生山东黄河防汛系统,开发黄、汶、湖二维水动力模型,持续完善东平湖调洪演算模型,进一步完善防汛“一张图”险情管理、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模块,实现防御全业务“一网通办”;开发混凝土3D打印制作四角锥体、主溜线自动识别等新技术,研发黄河防汛抢险多功能应急指挥车、自走式沙袋装填机等抢险新设备,研制涤纶网兜、异形快速膨胀堵漏袋等新材料,助力黄河防汛抢险水平有效提升。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黄河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山东河务局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全面推进新时代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不断提高山东黄河水旱灾害防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扛实防汛重任,备战风雨大考。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安澜,历来牵动民族兴衰、社会安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