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涌 书香致远
——黄河青年读书交流活动侧记
大河奔涌 书香致远——黄河青年读书交流活动侧记
本站记者 朱晓彤
金秋九月,30位黄河青年赴黄河中游参加读书交流活动。6天时间里,他们走进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龙门水文站、司马迁祠廉政教育基地、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山西治黄文化展览馆、运城市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以书籍为媒、思想为舟,在思维碰撞中播撒阅读种子,于学思践悟中凝聚奋进力量。
深学细悟 筑牢治河兴水的思想之基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黄河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活动前期,全体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等著作,通过学理论、读原著,跳出个人视角,从发展的角度深刻理解“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这一时代课题。同时,他们与考察地各单位青年职工在心得交流中互学互鉴,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砥砺治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将‘水’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紧密绑定的战略谋划。”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青年职工王柯凡在分享心得时说。
“本次活动主题‘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母亲河永续惠泽子孙后代’蕴含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现实挑战的清醒认知,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远见卓识。它要求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重新发现黄河、理解黄河、守护黄河。”小浪底库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年职工苏琦的发言掷地有声。
理论的深度在交流中化为思想的锐度,一幅关乎黄河安澜与民族永续的蓝图在青年心中愈发清晰,一份“治黄有我、兴邦有我”的责任担当,凝聚成心照不宣的青春共识。
见贤思齐 汲取砥砺前行的榜样之力
青年的修炼与成长,不仅要在书卷墨香中汲取智慧,更要在广阔天地间躬身求索。
在黄河三门峡展览馆,青年职工共同学习大坝的建设历程与成就、观看纪录片《三门峡》,重温70年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我仿佛能触摸到他们掌心磨出的硬茧,感受到他们在风雪中测量时那份近乎执拗的坚定。”
“看着这些画面,我突然明白:这条雄浑壮丽的‘金色长龙’,是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将热血融进泥沙、用脊梁撑起石基,在岁月中铸就的不朽丰碑。”青年代表感慨万千。
在司马迁祠廉政教育基地,青年职工认真聆听讲解,悉心体会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学精神,学习其清廉自律的高尚品格;在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青年职工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八路军的英雄事迹,在纪念碑前深切缅怀先烈、厚植家国情怀。
在龙门水文站,青年职工与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该站原站长朱洪雁面对面交流。“学生时期,我从书本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就很想用知识改变命运,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的目光里满是坚毅。
工作后,朱洪雁持续钻研机械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专业知识,牵头成立“朱洪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产出一系列创新成果,解决了大量工作难题。他嘱咐青年,要学以致用,不能只满足于自己学会,还要带领大家一起学起来、强起来。
府谷水文站青年职工牛培弘动情地说:“我们是黄河的守护者、是黄河保护治理事业新时代的开拓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传承先辈理想、实现个人理想,成为这份事业的‘中流砥柱’!”
这是黄河水文青年将青春之“小我”融入水利事业发展之“大我”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斗志与倔强。
赓续文脉 激扬青春建功的时代之音
青年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解码黄河文化,在黄河岸边奏出水脉与文脉的交响。
此次活动设有“知止明规 青春倡廉”微党课和微课堂环节。微党课将水利廉洁文化的触角延伸至黄河保护治理一线。微课堂分享中,有人用光影呈现黄河变迁与治黄故事,有人带大家“云游”管辖河段并解读当地黄河历史与工程地标,有人分享一线治黄人的日常生活,还有人推介书籍电影以诠释幸福观,展现多元生活方式。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如何将崇尚阅读的民族传统转化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与创造力?黄河工会用“职工书屋”这一载体给出了答案。
“职工书屋,顾名思义,就是一间有书籍的屋子,它不仅是职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有形阵地,还要成为读书组织。读书活动是读书组织的灵魂,我们只有让交流活起来、年轻人动起来,整个队伍的精气神才能提起来。”黄河工会副主席宋慧萍在介绍职工书屋建设初衷时说。
近年来,黄河工会大力推进“书香幸福河”建设,目前已建成全国示范性职工书屋21个、黄委示范性职工书屋47个,带动全河各级建成职工书屋110个、读书角83个,成立读书组织64个,推动大河上下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阅读的养分正随着滔滔流水浸润大河两岸。
丰收时节,黄河青年在母亲河的磅礴脉动中破浪前行。一幅水脉与文脉交融、青春与大河共舞的壮丽画卷,已在大河两岸徐徐展开。书中字句汇成航标,青年斗志化作船桨,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乘势而上,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