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大河作卷 执绿为笔绘新篇
——河南黄河生动践行“两山”理念

大河作卷 执绿为笔绘新篇——河南黄河生动践行“两山”理念

【字体:      】     打印      2025-09-12 17:36      来源: 黄河网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20年来,河南河务局持续加强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改善,书写着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样本。

行走今日中原大地,501公里河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如“绿色水上长城”巍然屹立,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众多珍稀鸟类频现滩区。一条安澜河、生态河、幸福河正浩荡东流……

黄河之“变”,清晰可见。

蝶变:筑牢防洪安全线

初秋时节,站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远眺,大河奔涌,堤岸绵延。不远处,3座铁路桥跨河而立,与滔滔黄河共构“三桥汇流”的壮阔图景。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河南黄河处于黄河“豆腐腰”段,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历史上三分之二的决口发生于此。防洪保安,不仅是政治责任,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生命底线。

多年来,河南河务局聚焦洪水风险这一流域最大威胁,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推进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建设,为确保黄河安澜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利工程,是抵御黄河水旱灾害的第一道防线。2022年,河南黄河501公里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它不仅是防洪保障线,也是抢险交通线,更成为融合生态与景观的绿色长廊。

“标准化堤防全部达到防御花园口水文站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能力,显著缓解了‘地上悬河’对两岸的威胁。”该局水旱灾害防御处负责人表示。

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2021年,黄河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严峻考验面前,河南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发挥关键作用,成功实现“不伤亡、不漫滩、不跑坝”的目标,避免了滩区百万群众转移和数百万亩耕地受淹,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年底,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南段)89处工程主体完工,其中72处控导工程于当年汛前投入使用;河南黄沁河堤防全线通过水利部标准评价;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河南段)15座涵闸完成建设顺利通水……一系列重大进展,标志着河南黄河防洪保安能力实现整体跃升。

而这,只是黄河生态文明之变的开始。

焕新:一河净水出中原

一河净水出中原,千回百转入大海。

一系列数据印证了这些年河南黄河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花园口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100%,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生态基流全面保障,黄河干流连续26年不断流……

该局通过严格实施生态流量管控,将生态流量纳入用水计划管理,科学编制用水计划、加强用水计划监管,确保持续向黄河下游补给生态用水,配合推进沁河母亲河复苏行动,最大程度发挥水资源效益,使整条河流“活”了起来。

黄河河南段水生态整体显著改善。自2020年起,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5年达到Ⅱ类,水质状况为优。与此同时,黄河泥沙含量也显著下降——从多年平均值27.5公斤(1952年至2020年)减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一碗水半碗沙”正成为历史。

法治护航,更成为河南黄河生态质变的关键支撑。通过持续多年深化“河务+公检法司”协作,建立起司法保护基地、巡回法庭27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第一案在河南黄河流域巡回法庭公开审判,水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升,生态管护机制日益完善。

“现在我们一线执法的底气更足了。”台前河务局水政执法人员王海旭表示,“通过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深入开展非法采砂、‘清四乱’等专项行动,黄河岸边的变化有目共睹。”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在河南孟州黄河滩区,“鸟中大熊猫”黑鹳,以及白天鹅、白琵鹭等珍稀鸟类觅食嬉戏。

近年来,河南河务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提升河湖环境质量。黄河干流7个河段和沁河2个河段相继入选“河南省2023、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黄河沿岸地区成为民众休闲观景、亲近自然的绿色走廊。

数据显示,黄河出豫入鲁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以上。随着豫鲁两省“对赌”协议的落地,一河净水更成为两地共同的期盼。由于黄河出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河南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生态补偿金,成为上下游携手保护母亲河的生动实践。

如今,水生态环境的蝶变,正述说着黄河之变。

惠民:大河畅流泽万家

黄河是河南最大的过境河流,其水资源量占全省入境水资源总量的9成,滋养着两岸14个市、80多个县(市、区),支撑着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的根基。

用好黄河水,关乎粮食安全,关乎发展大局。

2025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3.75亿吨,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在今年小麦灌浆期干旱、干热风等多重复杂天气的挑战下,这份丰收格外珍贵。

河南能顶住旱情稳大盘的原因即在于引黄灌溉。

春灌期间,河南河务局强化用水高峰期水量调度,及时申请加大小浪底下泄流量,保障沿黄灌区农作物春灌用水需求。建立抗旱调度机制,关键期实行日调度,有效缓解千万亩农田旱情,牢牢扛起了“中原粮仓”的政治责任。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这句朴实的老话,道出了用好黄河水的核心智慧。在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该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优先满足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统筹生产用水,强化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相机实施河道外重点地区生态补水。2019年至2024年,干流累计引水171亿立方米,有力推动了受水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条调水线,也是一条“生命线”。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自2017年11月试通水以来,累计向河北调水39亿立方米。不仅成功助力雄安新区建设,更使“华北之肾”重现碧波万顷、鸟飞鱼跃的勃勃生机。

大河奔腾又一秋。站在开封黄河黑岗口观景台上,大河安澜,展露新颜。如今的河南黄河,正以生态为笔,绘制出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黄河新画卷。


作者: 刘君瑜    责编: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