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山东黄河“十四五”重大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路径实践

【字体:      】     打印      2025-09-10 09:50      来源: 黄河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对完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建设路径和管理模式。山东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以下简称“建设中心”)在“十四五”期间承担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与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两项重大工程建设任务,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管理创新方法,系统总结其高质量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重大水利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一、工程概况与建设过程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涉及山东沿黄7市13个县(区)22座引黄涵闸,主要建设内容为对22座引黄涵闸采取拆除重建方式进行改建,工程概算总投资10.04亿元,工程总工期36个月。2022年10月18日,第一批12座涵闸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23年9月27日,第二批10座涵闸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截至2024年6月30日,主体工程完工,22座引黄涵闸完成重建并通过通水验收。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涉及山东沿黄9市24个县(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控导工程续建28处13.60千米、控导工程改建加固38处474道坝垛、险工改建加固30处471道坝垛等,工程概算总投资11.86亿元,工程总工期36个月。2023年4月8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截至2025年6月30日,工程基本完工,完成96处河道工程1104段坝垛改建续建、河口北大堤加高帮宽44.63千米、河口北大堤和南防洪堤堤顶防汛路建设71.37千米等。

二、高质量建设路径系统实践

1.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打造“五个工程”

建设中心在工程启动之初,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提出打造“优质、生态、平安、廉洁、精品”工程的“五个工程”目标,体现系统工程思维在重大水利项目中的应用。2022年5月,编制《打造“五个工程”工作方案》,将目标分解为4项原则和24条举措,形成完整实施路径,并将相关要求纳入招标与合同文本,成为参建各方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连续四年开展“五比五创”劳动竞赛,纳入省级竞赛项目,组织技术比武50余场,参与超2000人次,50多名一线职工获省级荣誉,形成具有黄河特色的竞赛激励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弱项

系统总结“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山东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经验,梳理常见问题,运用“预防为主、问题导向、全员参与、警示提升”思路,通过问题识别与预防共警补齐短板。2022年3月,对30余项已建工程及40多座涵闸出现的90多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十四五”时期,树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念,客观看待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理性研究问题,科学解决问题,始终注重运用发展的方法克服和化解矛盾。针对上级稽察建议,加强现场管控,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实行闭环管理,依托智慧平台开展典型问题共警预防,实现管理有序、整改到位。

3.坚持过程导向,着力规范建设行为

建设中心切实履行项目法人在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等方面的责任,落实“五化要求”和“十二个严格”(即规范化、精细化、节点化、清单化、现场化要求,严格质量控制、安全生产、进度推进、资金使用、计划执行、招标程序、合同管理、变更审批、移民措施、验收质量、环保措施、档案管理),严格把控关键环节,确保建设行为依法合规、安全高效。针对施工面小、机械人员交叉多等特点,制订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方案,按“四通一平、标识明显、封闭施工”原则推进管理。2022年起,重点加强引黄涵闸改建工程现场管理,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同步实施水保环保措施,实现文明环保、安全高效。

4.坚持结果导向,着力控制关键节点

以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和预算执行为目标,加强关键节点控制。2022年初,以天为单位编排方案,确保按时开工。同年10月起,坚持“周调度”制度,启动“日排名、周调度、月通报”机制,严格控制围堰填筑、老闸拆除等关键节点,压茬推进进度。年初预分解投资计划,指导全年施工。针对2023年、2024年资金到位晚的情况,实行进度与资金支付“日报表”制度,跟踪难点堵点,强化领导班子重点联系标段和24小时在岗服务机制,树立“不过夜”管理理念,第一时间接收材料,第一时间反馈问题,第一时间完成拨付。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充分发挥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效益和综合效益。

5.坚持重心下移,着力强化现场管理

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重心在现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山东黄河两项重大水利工程分为30余个施工标段,涉及沿黄9市27县(区),参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监测、征地移民实施机构以及运行管理等单位近百家。为加强工程现场建设管理工作,“十四五”时期,在8个市河务局辖区内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负责,内设质量、安全、移民、资金等部门,形成“1+8”管理格局。2022年开展“党员干部下沉标段”活动,选派技术骨干充实项目办,零距离服务一线。修订《现场管理机构管理办法》,编制《高质量建设山东黄河防洪工程指导手册》,提升现场管理效能。

6.坚持科技赋能,着力提高智慧管理

根据水利部、黄委关于智慧水利工作部署,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思路,以智慧工地为切入点,构建智慧管理平台,形成信息化协同体系,涵盖12个模块,实现在线协同办公、数据汇总分析、资料电子储存、信息实时共享、现场全面感知、隐患预警预控等功能。通过安装感知设备,打造监控“千里眼”和感知网,2023年在5座涵闸安装塔机安全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实时监管与预警。加快数字孪生建设,扩充数据底板,完善“四预”应用。注重新技术应用,开展多项研究,2022年以来获黄委科技奖二等奖1项、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8项,27项成果获“三新”认定。

7.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重大风险

针对投资大、风险高、主体多、监管严的形势,建设中心加强前瞻思考,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防范化解质量、安全、资金、信访等风险。2022年5月制定《工程建设重大风险防范应对管理办法》,健全风险评价与管控体系。2024年开展专题调研,梳理风险并制定对策。建立法律顾问全程服务机制,防范合同纠纷。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签订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153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资金管理制度,树立“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运用科技引领、信息公开等举措防范风险。

8.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凝聚发展共识

开展“党建进工地”活动,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022年11月,在一线成立9个临时党支部,将支部建在项目上、责任亮在岗位上,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2月起,开展争创“先锋工地”活动,增强党建引领力和队伍战斗力。2023年、2024年春节开班第一天,在各工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调动党员激情,凝聚合力。建设中心党支部培养党员干部“严、细、深、实、快”的作风,落实“三个马上就办”“八要八不要”工作要求,打造过硬作风,提升工作效能。

9.坚持廉洁保航,着力防范建设腐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纵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四个一”宣教格局,截至2025年6月发布“一周一文一案”247期。2022年以来开展“廉政文化进工地”活动,实现项目、人员全覆盖。与参建单位签订《廉政合同书》44份,在工地悬挂廉政标语、设立意见信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引导工程建设各方筑牢道德高线、纪律底线和法律红线,实现工程“四个安全”。

10.坚持统筹兼顾,着力促进全面提升

践行整体和系统发展观,树立“五个一体推进”理念:一是质量、安全、进度、投资一体推进;二是主体工程与移民、水环保、档案一体推进;三是业务工作与党建、廉政建设一体推进;四是管理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一体推进;五是单位事业发展与人的进步一体推进。注重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中心获多项荣誉,48人次获上级表彰。

三、工程取得的成果和综合效益发挥

两项重大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显著恢复了涵闸原有设计引水能力,优化了山东沿黄地区灌溉、城镇生活、工业及生态供水条件,全面提升了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水平,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1.通过涵闸改建与防洪体系建设,全面消除了22座病险涵闸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了山东黄河河道整治工程和河口防洪体系,显著提升了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2.新改建的22座涵闸引水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总设计引水能力达到803.8立方米每秒。在2023至2025年应急抗旱期间,依托改建涵闸实施科学调度和高效通水,有力缓解了山东沿黄区域旱情,保障了引黄灌区粮食作物灌溉需求,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3.借助涵闸改建及防洪工程,特别是河口段防洪能力的提升,增强了黄河下游生态引水能力,改善了沿黄地区生态环境,有效维护了现行河口流路的稳定,进一步筑牢黄河下游生态安全屏障。

4.工程建设有力助推山东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整体提升了防洪工程面貌,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山东沿黄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5.在推进两项重大水利工程过程中,同步开展多项科技创新。构建智慧工地建设管理平台,实现协同办公、数据分析和隐患预警;“安全风险辨识与智慧管控”项目建立了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提升工程安全与质量水平;“橡胶止水喷淋装置”研究成果有效解决闸门漏水与止水老化难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供水效率;“液压启闭机同步控制”项目应用智能算法,实现双吊点闸门精准同步运行,显著提高了系统控制可靠性。

四、结语

“十四五”期间,山东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立足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实施完成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和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总结提炼了10条高质量建设管理经验做法。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历史起点,建设中心将扛牢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职责,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持续推进山东黄河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现代化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防洪工程建设新篇章。

(作者为山东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作者: 刘兴燕    责编: 仝欣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