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孤岛管理段的“幸福三重奏”

【字体:      】     打印      2025-08-21 16:47      来源: 黄河网  

“好几年没来了,这一看,确实震撼,很震撼!”时值黄河汛期,山东河口孤岛管理段,看到无人机升空开始巡查、监控设备安然矗立河边,“老黄河”赵建洲忍不住感慨,“比着我们那时候好太多了!”

河水缓缓东流,“好太多”的远不止这位“老黄河”看到的这些。孤岛管理段段长王磊介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应用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职工的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偏远小段上已然奏响动人的“幸福三重奏”。

一重奏:从“脚步丈量”到“云端守护”

“原来那会儿巡河都是靠双脚,一遍遍走、一遍遍看。”赵建洲1978年来到黄河河务部门工作,其中2004年至2014年在西河口管理段工作,“和段上职工们一起,夏秋防汛、冬春防凌,还要进行工程管理。”

当时的忙碌赵建洲记忆犹新,“就拿八连控导工程巡查来说,3人一组,先从上游往下巡,再从下往上返,不是咱平常那样走,还得看、得探摸根石,一趟下来要1个多小时。”

说话间,孤岛管理段职工刘锋操控的无人机已经腾空,工程情况随即出现在显示屏上。“比起巡查车,无人机更快,不到20分钟就能巡查一圈。”刘锋介绍,无人机巡查不仅节省了时间,画面清晰,也方便留存影像。

除此之外,孤岛管理段目前用得比较多的还有工程巡查机场无人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这些设备都能实时传回数据,尤其是汛期,我们通过这些科技手段,能够快速进行工程巡查、水位查看以及上报。”王磊介绍,2021年秋汛后,通往各工程的道路得以改造,并实施了“亮化工程”,实现了全部工程的摄像头覆盖。

二重奏:工作生活环境改善,职工“归属感”更强

“以前在一线驻守,照明主要靠蜡烛,喝水是沉淀后的黄河水,而且守险房的窗户关不严,经常被蚊虫叮得满身包。”回忆起2013年刚参加工作汛期到一线驻守的情景,孤岛管理段职工宋新俊苦笑一下,“那时的守险房就是几间破旧的平房,墙面开裂,屋顶经常漏雨;夏天热,不通电,只能用蒲扇。”

“守险房与黄河的直线距离不足百米,位置比较偏僻,条件艰苦。汛期24小时驻守是工作需要,大家靠着一股劲儿坚守。”王磊说,为了改善守险房的情况,区局和管理段没少想办法、做工作,“前些年安装了太阳能,起码能亮个灯、给手机充个电,后来随着电网铺设到工程一线,我们也对守险房进行了翻修、改造,这样职工驻守不用再受那么多罪。”

如今,翻修后的守险房焕然一新:墙面粉刷整洁,屋顶不再漏水,安装了空调,配备了新的床铺、桌椅等生活用品。“以前心里总是不踏实,现在住得安心,工作起来更有劲儿。”和宋新俊一样,在守险房驻守过的职工都有类似想法。

“为了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对管理段宿舍也进行了改造升级,现在每间宿舍都配备有独立的卫生间,职工们工程巡查回来随时可以冲冲凉。”王磊说,职工生活环境的改善,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职工的“归属感”更强。

三重奏: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黄河人“很自豪”

“我们成立了职工活动中心,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职工图书室、廉政教育室等,定期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王磊说,由于工作需要值班值守,段上职工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几乎重叠,为此管理段从办公环境、住宿条件、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创造一个舒适、便捷、快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职工图书室,赵建洲摸着整齐排列的图书,颇为感慨,“工作环境好了,生活条件也好了,用上了各种先进的设备,不用再像我们当年那样条件艰苦,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这有利于他们以段为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河边巡查的时候,会有老百姓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会跟他们说‘我们是黄河一线职工,在巡河’……”宋新俊自豪地介绍起巡河时经常遇到的小插曲。

大河流淌,偏远的孤岛管理段,这曲“幸福三重奏”令人惊叹、心醉……


作者: 王彬彬    责编: 周黎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