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工”奔赴
——黄河设计院总承包事业部工会暖心服务纪实
跨越山海“工”奔赴——黄河设计院总承包事业部工会暖心服务纪实

本站记者 王静琳 刘杨闻笛
工会不仅是职工合法权益的守护者,更是一座温暖人心的“连心桥”。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事业部(以下简称“总包部”)的建设者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匠心,坚守工程一线,筑造精品工程。
在他们身后,总包部工会始终如一践行服务宗旨,用心打造温馨、团结、奋进的职工之家,以温暖助力建设者跨越山海、逐梦前行。
民主之家:每一种声音都被听见
在总包部,民主管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进制度里的行动指南。
在评优评先和岗位选拔工作中,总包部工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采用“基层推荐+线上线下评议”双轨机制,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选拔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时,工会严格执行《项目经理及主要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项目经理选拔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制度的刚性约束规范人员任用与选拔流程;本着公平公正、德才兼备的原则,充分征求广大会员意见,从基层逐级推选候选人;考虑到项目及职工分散各地的实际情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会员或会员代表对候选人进行评议,充分保障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我们的建议能被看见,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头。”职工马工的感慨,道出了221名工会会员的共同心声。
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总包部工会干部代清云告诉记者:“民主管理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
总包部工会始终将自身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每年的工会预算、评先推优工作均提交党委会研究,重要捐赠、困难职工帮扶、重要节日慰问等事项也都在党委的指导与监督下推进,为打造“民主之家”筑牢坚实的政治根基。
这些民主管理不仅提升了职工的归属感,更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激励着职工以昂扬的姿态投身新时代幸福河建设。
发展之家:个人与企业共成长
工程总承包项目实行全周期管理,项目周期通常2至5年,甚至更长。
总包部职工大部分常年驻守在工程现场,工会管理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如何将工会重点工作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提升单位竞争力,是一项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总包部工会以班组建设为突破口,撬动全链条生产力提升。在地处青海祁连山北麓的黄藏寺EPC项目部,“党员先锋队”的旗帜在高原风中猎猎作响。这里是总包部工会重点打造的“黄委示范性先进班组”。
莫莫克工程沥青心墙浇筑现场
那河PMC项目部人员检查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
工会充分发挥和调动项目部、项目班组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安全、质量、进度、绿色生态工地建设、团队建设等多个维度发力,成功打造了黄藏寺EPC项目班组、莫莫克EPC项目班组、那棱格勒河PMC项目班组等一批黄委示范性先进班组。
在打造先进班组过程中,工会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挖掘出黄委优秀班组长黎宝贵、最美班组职工王飞等先进典型,以点带面,锻造出一支又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工会搭建平台,我们尽情施展,每个班组都是推动发展的强劲引擎。”王飞坦言。
此外,工会以竞赛促培训、以培训育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活水”。
工会配合安全生产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技能比武大赛”。经过4年比赛的磨砺,各部门、各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师带徒”计划中,30名专业技术骨干为新职工量身定制几十项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一对一悉心指导,让新职工快速成长,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担当重任。
莫莫克水利枢纽工程工区航拍
2024年,工会组织开展了38场“订单式”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无人机操作、质量管理、科技管理、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新闻写作等多个领域,1172人次参与学习“充电”。学员将所学所思付诸实践,使项目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文化之家:山河间的精神纽带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石。
总包部工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方位打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让文化成为连接职工的精神纽带。
工会凝练出“致广大、尽精微,勇超越、共幸福”的总包精神。这一精神贯穿于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与工作中,成为全体职工的行动指南和共同价值观。
为进一步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会组织开展了以“青年有为 热爱有光”为主题的青年员工畅想会。会上,16位青年结合自身经历,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心准备的PPT,深入阐述了对“青年”的认识和对总包精神的理解。
工会发布的形象宣传片《奋斗》,制作的《一路生花》《丹心筑坝映祁连》《王飞在哪儿》《奋战祁连的黄河人》等短视频,生动展现了总包人踏山平海、挽风逐浪,在祖国各地留下的奋斗足迹,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点击量屡次突破万次。
在《中国水利报》《黄河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水润戈壁 情满昆仑》《黄河人对黑河的承诺》《扎根西北 贡献所学》等力作,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总包人治水兴邦的实践与担当。
2024年12月以来,工会成功举办七期“黄河总包·智汇讲坛”,为职工提供了交流沟通的优质平台和学习深造的丰富资源,已逐渐成为彰显总包部特色的学术阵地和文化品牌。
当“黄河总包精神”成为职工朋友圈的高频词,文化的力量正化作“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底气,让他们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为企业发展冲锋陷阵。
活力之家:“云端”汇聚温情
“各项目组请注意,‘云运会’乒乓球对墙击球比赛现在开始!”每年初夏,熟悉的“云指令”都会准时响起。
在总包部工会的创新策划下,天南海北的职工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竞技”。高原职工羽毛球颠球的精彩视频,与沿海职工跳绳时活力四射的画面同框展示。屏幕里,总包人笑靥如花。他们暂时卸下工作的重担,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
屏幕内外,温暖互动不断上演。团圆佳节时,塔塔棱、库尔楚、金昌、岱海等项目部的职工与家人通过拼合照片互诉相思。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思念跨越时空温暖传递。
美食总能拉近人们的距离。中秋美食大比拼里,黄藏寺工地的老式月饼与龙岩EPC项目部的精美果盘“云端会师”。咸甜口味的碰撞化作欢声笑语,大家在这场“厨神”争霸赛中共度佳节。
儿童节主题活动中,工会组织职工带着孩子前往科技馆。馆内全息投影呈现的银河,让孩子和父母同享一片穹顶星光,共度欢乐亲子时光。
新春楹联征集活动也精彩纷呈。“致广大尽精微勇超越,共幸福同奋斗筑山河”这副对联,精准概括了全体职工的精神风貌。
这些跨越山海的“云聚会”,让地理距离在情感共鸣中悄然消弭。家的活力始终在线,温暖永不“掉线”。
幸福之家:全周期守护职工
总包部的职工常年出差在外,他们的爱人独自承担起照顾年幼子女和老人的重任。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工会的慰问活动就要想得更周全、更贴心。
每到传统节日,工会会直接将慰问品邮寄到职工家中,为家属提供便利。多年来,工会持续开展走访慰问家属活动,与外业职工家属亲切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把工会的关怀送到,把家属的困惑化解。
特别是在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后,工会第一时间组织6个慰问小组,逐户走访职工家庭,送去的不仅是米面粮油,更是“娘家人”的温暖与依靠。
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这样的关爱从未间断。海南东方项目工地热浪滚滚,龙岩项目施工隧洞潮湿闷热,珠三角项目现场烈日当头,青海那棱格勒项目工地寒冷缺氧,青海诺木洪、新疆莫莫克项目工地四季风沙肆虐,内蒙古岱海项目工地冰封雪飘……工作环境艰苦,总包部工会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每年带队到一线开展“送清凉、送温暖”慰问,了解职工所需所求,并尽力予以解决。
工会送去的防风面罩,成为青海诺木洪水库工程项目职工最贴心的装备;数千份防疫物资跨越2500千米抵达新疆工地,视频慰问里那句“家里有我们”,让滞留半年的职工红了眼眶;甘肃积石山地震后,工会连夜筹备300件棉服送往灾区,把温暖送进职工的心坎里……
细微之处见真情。青海那棱格勒项目部的排气扇转起来时,值夜班的老张终于睡了个安稳觉。这个由工会慰问小组发现的细节,让项目部通风系统完成了全面升级。
新疆项目部工地,10台新安装的电视机极大地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现在晚上吃完饭,大家能聚在食堂看电视,跟在家一样热闹!”陈工笑着说。
在黄藏寺项目部,从张掖运来的果蔬还带着露珠,当地医院定期为项目部职工义诊,讲解高原疾病防治知识,建立专人健康档案。
这些点点滴滴,无一不在诉说着工会的用心用情。
从民主议事的会议室到深山峡谷的项目部,从云端竞技的直播间到职工家属的会客厅,总包部工会用六年时光编织出一张叫作“安心”的服务网络。
正如总包部工会负责人所言:“当职工在高原能喝上胡辣汤,在异乡能听见乡音,在困难时能看见希望,我们就真正建成了‘职工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家。”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这个“家”正带着221颗炽热的心,向着更广阔的山海深处奋勇前行。
图片由黄河设计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