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峡谷中的奋斗者

【字体:      】     打印      2025-05-13 11:16      来源: 黄河网  

本站记者 时爽

四月的晋陕峡谷,春意正浓。黄河两岸,绿色的山岭见证着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崭新成就。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峡谷中,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古贤工程)的建设者正在奋力书写新的传奇。从蓝图规划到开工建设,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让这座造福黄河的工程从图纸走向现实。

与时间赛跑的“地下战场”

黄河边陡峭的山壁上,两处高大的洞口直插山体深处,洞口的风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一辆辆大型施工车辆在洞口内外往来穿梭。这里是古贤工程导流洞施工现场,也是该工程最先开工的项目之一。作为工程截流的先决条件,导流洞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然而,复杂的地质条件却注定了这是一项艰难而不寻常的工作。

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建设者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导流洞穿越的地层以砂岩为主,岩体破碎,每掘进一米都得小心翼翼。“我们创新采用双向对挖、动态支护的方法。”正在指挥施工的中国水电十四局黄河古贤导流洞I标段生产副经理谭开宏告诉记者,“双向对挖是指上下游同时钻孔、装药、爆破,能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动态支护是指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测信息,联合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不良地质段围岩稳定性重新判定,并进行补强支护,确保围岩始终处于变形控制标准之内。”

走进隧洞深处,记者立刻被这里的纵横交错和宽广高大所震撼。以交通洞为中心,两条导流洞正同时向两侧掘进。隧洞深处,射灯的光线映射着斑驳的洞壁,几名工人站在登高车上,正将一根根长长的锚杆插入洞壁。隧洞另一头,装载机将一斗斗爆破后松动的岩土装入货车,推动着隧洞不断向前延伸。

“每轮掘进分为测量放线、钻孔、装药、爆破、通风散烟、安全排险、出渣7道工序,环环相扣。每天6至8个小时就要进行一轮精准测量,确保开挖体型误差在标准范围内。”指着已经完成的部分隧洞,水电三局黄河古贤导流洞II标段总质检师祝俊杰说。

为劳动者织就“安全防护网”

在进入隧洞采访前,记者除按规定佩戴安全帽、防尘口罩,穿上反光马甲外,还领到一块特殊的智能手表。

“这个手表可以实时定位人员在隧洞中的位置,并检测人体生理指标,如有异常可自动向主控系统发出报警。”指着控制室的屏幕,工作人员介绍道,“这里可以对隧洞内的视频、气体成分、人员位置等信息进行全面监控,既能保障人员安全,又能识别一些常见的违规行为。”

除了运用技术手段保障安全,隧洞内外的显眼位置都摆放着各种安全宣传标语及要求,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让每个人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我们也经常对施工单位进行‘六项机制’宣传,监督和督促他们开展‘六项机制’的创建工作。”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王耀军说,“每逢节假日,我们都会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风险隐患进行辨识整治,排除隐患。”

“安全生产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接下来,古贤工程将继续锚定黄河流域水利枢纽新标杆的目标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工程建设,以更高站位扛起使命,以更强担当狠抓落实,用实干实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高分答卷。”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战锋坚定地说。

当劳动节的阳光洒向黄河,古贤工地的轰鸣依旧昼夜不息。建设者与黄河为邻,与大山为伴,以智慧驯服岩层,用科技守护生命。为了高峡平湖的愿景,为了黄河安澜的梦想,他们正用奋斗与坚守书写新的篇章。


作者:    责编: 范江涛 王静琳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