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以水为脉,点睛“塞上江南”画卷

宁夏水利厅:以水为脉,点睛“塞上江南”画卷

【字体:      】     打印      2024-09-21 16:36      来源: 黄河网  

黄河奔腾万里入海,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几”字。位于上游“几”字一撇处的宁夏因黄河润泽,素有“塞上江南”之称。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更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丰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使命任务。

5年来,宁夏把住黄河安澜底线、守牢生态环境生命线,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从缺水而困到节水为重、量水而行、治水而兴,一幅“城水协调、人水和谐、地水相宜、产水匹配”的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省域“四水四定”先行先试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水资源是宁夏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国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试,探索构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的新模式。把“四水四定”作为先行区建设的基础性原则、战略性举措,健全政策体系,研究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率先在省级层面出台“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制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度节水控水等配套方案,明确6大类40项评价指标、80项重点任务、100项重点工程,划定用水总量控制线、配水管水结构图、节水控水任务单,形成了纵贯五级、横盖市地的“1+1+9”目标政策体系,从产业布局、发展路径、政策保障等方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量水而行。

深入实施农业节水增效,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和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614万亩、占灌区总面积5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全面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出台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地方标准,积极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等节水技术,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3%。全力推动城市节水降损,加快节水型城市达标建设,城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8.8%,地级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在宁夏,市县间、灌域间、行业间、用户间和不同期限的水权交易通道陆续打通,共完成用水权交易339笔,交易水量2.53亿立方米,金额5.02亿元。特别是2023年11月,宁夏以1800万元成功购得四川出让的1500万立方米用水权,成为全国首单跨省区域水权交易。这也是宁夏在严管精控、能节尽节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水资源“开源”的首创性改革。

近日,宁夏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创新实践案例作为全国水利系统和宁夏唯一典型案例,入选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一个个节水增效的典型案例,成为“四水四定”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目前,宁夏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5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79,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值;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22.2%、14.5%;64%县(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93%公共机构、60%高校建成节水型单位……

绘制塞上“富春山居图”

柏油村道平坦干净、溪水池塘清澈见底、田畴阡陌瓜果飘香、农舍庭院别具特色、乡风民情和谐淳朴……夏秋之交,行走在宁夏乡村,弥漫的是诗意、品味的是意境、流淌的是乡愁。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长期干旱少雨,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近年来,自治区水利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水土流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施策,改山治水、封山育林,修田建坝,坚持工程、生物和农业措施并举,水土保持工作向前迈了一大步,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荒、治沙“六结合”的立体治理模式让南部山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彭阳县“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治理经验在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隆德县“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河库共治、高效节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成果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盐池县、原州区、隆德县、海原县、西吉县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

裸露的泥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彭阳县层层叠叠的梯田勾勒出浓淡相宜的光影画面;西吉龙王坝百亩梯田高山观光温室果蔬园、文化小广场、窑洞宾馆、山毛桃生态观光园焕发着新的生机;隆德县渝河清水潺潺、山水相映,宛如一幅泼墨长卷;清水河畔,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一个个美丽乡村犹如一幅长长的画卷……

目前,宁夏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好转,水土流失面积、流失强度实现“双下降”。2023年水土保持率达到7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4个百分点。

宁夏率先全域推广“河长+检察长+警长”管理模式,与甘肃、内蒙古签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成为黄河流域首个与上下游均建立补偿机制的省(区)。

作为沿黄9省(区)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宁夏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区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9年超过80%,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2022年和2023年度,宁夏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次。

让黄河成为塞上幸福河

黄河宁,天下平。宁夏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一段,既要坚决保障黄河宁夏段的安全,又要主动维护黄河下游流域安全,和其他省(区)共同奏响新时代激越的“黄河大合唱”。

沿黄地区是宁夏的核心地带,集中了全区80%的城镇、近60%的人口,创造了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保护黄河义不容辞,治理黄河责无旁贷。今年,宁夏投资13.89亿元,开工建设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对未达标堤防加高培厚,实施控导、防护等河道整治工程,保障防洪安全。

黄河银川段长80余千米,占黄河宁夏段的五分之一左右。东升段三期工程又是银川段最大的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共新建加固丁坝15道和护岸1段。修补了多次迎汛造成的岸线后退,补齐工程短板,筑牢防洪安全屏障。和银川东升段不同,黄河吴忠利通区、青铜峡市两岸临河城市段建设标准更高,建成堤防工程60余千米,防洪标准较之前有很大提升。沿河两岸建成黄河体育公园,昔日的河滩泛滥地,变成今天的休闲区,黄河和护岸工程一同融入到了城市中。

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是国家“江河战略”的骨干工程,也是先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多年来,宁夏累计投入70余亿元打造黄河护岸工程,建成标准化堤防416千米,完善河道防洪体系,防洪标准较之前有很大提升。

2022年6月1日,银川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在宁夏银川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启动。这是银川市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是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重要举措,是全民呵护母亲河安澜的生动实践。

银川市水质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至今,全市主要排水沟入黄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为黄河注入达标的“健康血液”。水质提升背后,是银川精耕细作、统筹布局积累下的治水智慧。通过消除黑臭水体、建设滨河水系截污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银川市荣获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滨河水系截污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的建设,为黄河银川段量身打造了天然的二次净化池。

劣Ⅴ类水体、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宁夏成为全国首个“人进沙退”“林进沙绿”的省(区),森林覆盖率超过1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8%,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缩减”;“十四五”以来,能耗强度累计下降9.6%、降幅位居西北第一,传统产业实现从“傻大黑粗”向“窈窕淑女”的蝶变……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老百姓心里的答卷。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和“三北”工程区域的省(区),以水清岸绿守护母亲河岁岁安澜,成为宁夏儿女的共同责任和担当。


作者: 孟砚岷    责编: 郑梦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