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大河奔腾 水润中原

河南省水利厅:大河奔腾 水润中原

【字体:      】     打印      2024-09-21 16:10      来源: 黄河网  

黄河滔滔,九曲迢迢。5464千米水流泱泱、百转千回,哺育造福中原大地。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4年9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5年来,河南水利系统赓续红旗渠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兴水惠民、福泽民生,探索出一条富有河南特色的水生态保护路子,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伟大实践中展现河南水利人的担当。

规划引领 构建现代水网

黄河是河南最大的过境水资源,是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生态河南”的重要保障。在保护治理的同时,河南省积极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以调蓄工程、引黄灌区建设和生态保护为重点,打造供水保障体系。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河南省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编制印发《河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规划、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等多个规划,为打造以黄河干流为主轴,以沿黄南、北两岸输水通道为两翼,统筹黄河水、外调水、本地水的“一轴两翼三水”流域水安全保障格局奠定规划基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河南水利事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干事创业的时代舞台。2019年以来,河南省连续四年完成年投资超千亿元,累计实施“四水同治”项目3389个,完成投资5588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

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小浪底南岸灌区、小浪底北岸灌区、引江济淮(河南段)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达效;金卢(鸡湾)水库、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工程加紧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按年度有序推进;桃花峪工程前期工作正在谋划实施。2019年以来实施黄河受水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面上项目285个,下达投资110亿元,点面结合织密现代水网。

同时,河南省抢抓2023年国家增发万亿国债机遇,争取落实了418个项目、260.3亿元,谋划多年的前坪水库灌区工程、故县水库灌区工程、昭平台水库扩容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建设。依据水网建设规划,谋划了16个领域635个重大水利项目,匡算投资5555.2亿元。

“一轴两翼三水”黄河水安全保障的总体布局,为构建全省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奠定基础。河南水利人强化使命担当,正在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支撑、水保障。

生态嬗变 扮靓大好山河

伊河绵延,在洛阳城区南部划出一道美丽的玉带,于洛阳偃师市汇入洛河。静静流淌千年、承载厚重历史的洛河,蜿蜒流淌汇入黄河,也让洛阳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伊洛双姝,南北竞秀,扮靓古都。

近年来,黄河岸边的洛阳市,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以“水清、岸绿、路畅、惠民”为目标,大力开展以伊河、洛河、涧河、瀍河和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为治理重点的“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洛阳市河道治理和水生态建设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治理保护新阶段。

借助毗邻黄河的优势,河南沿黄各地相继启动黄河水生态战略,科学编制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加大水系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城区水系贯通,逐步恢复城市河流生态功能,致力打造河畅水清、岸洁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绿染山川,水秀中原。5年来,河南人民依托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努力。印发《河南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建立省级水土保持厅际协调机制,全面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水土流失面积由2019年2.12万平方千米,减少到2023年1.98万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由87.22%提高到88.11%。

结合实际,河南省创造性开展创建美丽幸福河湖活动,2023年首次举办美丽幸福河湖发布仪式,制订7条创建标准、34项评估细则,“十四五”期间将在黄河流域建成不少于30条(段)省级、100条(段)市县级美丽幸福黄河。截至目前,河南省黄河流域已建成1条全国示范河湖,10条(段)省级幸福黄河、62条(段)市县级幸福黄河,长度近1000千米,新增达标堤防286千米、河湖岸带植被240万平方米,沿岸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如今的黄河滩区,水鸟纷飞,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河南省在黄河流域首倡并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机制,联合司法力量开展水资源保护、河湖安全保护等涉水专项执法行动,有力有效清理整治了一批涉水“老大难”问题。

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水利厅部署安排,协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5年来,共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3132起,有效维护了全省良好水事秩序,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节水优先 强化刚性约束

2024年6月25日,在濮阳市台前县马楼镇前秦村百亩农田大方里,3台卷盘式喷灌机不停歇地工作,为已播种的玉米种子旋转喷洒浇水。“设置好辐射直径就能自动喷灌,不用一直守在地里。”该村种粮大户秦永飞说。比起传统的大水漫灌,喷灌机作业省时省力、节约高效。他算了笔账,用喷灌设备浇水每亩地成本约10元,同时每亩地用水量可减少60%以上。

“通过采取引黄灌溉和节水喷灌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调配各类水源,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力保障夏灌工作顺利进行,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马楼镇党委书记杨淑清说。

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中,“节水优先”摆在首位。一手抓保护,一手抓节水,河南水资源开发利用进入以量定需、严格管控的新时期。目前,河南持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效领跑者活动,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示范引领节水新风尚。

为此,河南省持续推进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全省已有7万多个取用水户纳入取水许可管理,实现2.4万个取用水户取用水量的统计直报。采用“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等方式,线上排查、现场抽查相结合加强取用水日常监管,开展水资源管理保护常态化调研,提升水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河南省明确,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工业、农业、能源等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重大产业布局和各类开发区(新区)规划,均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将规划水资源论证形成法规条款走在全国前列,强化节水评价审查,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截至2023年全省累计实施24个合同节水项目;在全省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为节水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全省黄河流域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达到87.7%,节水型高校建成率达到63%。

河南省水利厅将黄河支流伊洛河、沁河纳入河南省水资源调度名录,制订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严格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控制,强化用水过程和计划管理,完成了黄河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等年度水量调度任务、伊洛河和沁河等生态流量调度保障工作。

同时,河南省印发关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出台《河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2019年至2023年共选取黄河流域及供水区40个地下水超采县开展地下水治理,多渠道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伊洛河高分通过水利部验收,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7条河流纳入2022—2025年母亲河复苏行动名单、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全部达标。

水润沃野 保障粮食安全

202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了今年河南省夏粮产量的详细数据。结果显示,2024年河南夏粮总产量757.14亿斤,比上年增加47.13亿斤,夏粮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为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河南力量。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黄河母亲,静静滋润着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保障着河南粮食安全。中原大地的引黄灌区,渠道纵横交错,汩汩黄河水如同生命体的组织血脉,沿着引黄渠道淌进田间地头,淌进干渴之城的供水厂,更淌进了老百姓的心间。

保障粮食安全,灌区是关键。设计灌溉面积约21.73万公顷的三义寨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是沿黄水利灌溉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94年新三义寨引黄工程通水以来,累计引用黄河水达80亿立方米,所辖工程被灌区人民誉为“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励了沿黄广大干部群众。三义寨引黄灌区积极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河南省豫东水利保障中心三义寨分中心主任杨松林说,该灌区将持续履职尽责,为“豫东粮仓”多引、远送、供好每滴黄河水。

“我省现有引黄大中型灌区56处,设计灌溉面积约122.7万公顷。”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祝云宪表示,近年来,该厅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水利根基。

据介绍,2019年以来,河南省水利厅编制完成《河南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全省299处大中型灌区一张图绘制。同时,省水利厅补齐工程短板,加快推进灌区建设改造。2019年以来,谋划实施了26处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和现代化改造。通过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灌溉面积约2.67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约15.67万公顷,新增粮食产能1.4亿多公斤,为确保我省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提供水支撑、水保障。

为保障粮食安全,河南省水利厅通过开展动态研判,根据雨情、水情、墒情、农情,科学调度引黄灌区引水灌溉,远送多浇,努力扩大灌溉和补源面积,5年间56处引黄灌区总计引水超150亿立方米,充分保障了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确保了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2024年6月应急抗旱期间,32处黄河干流引黄灌区引水流量最大达到616.06立方米每秒,突破1999年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最大历史记录450.96立方米每秒,创历史新高。

引黄灌区内利用黄河水灌溉不仅高产、高效,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遏制地下漏斗的产生,而且有利于集约化生产,全省涌现出原阳大米、延津强筋小麦等高品质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成为保障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河南省水利厅将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实为载体,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现代水网体系,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号声嘹亮,大河激荡。前所未有的定位,开辟了治黄全新视野,开启了大江大河的“大治时代”,激发了河南水利发展的新活力。持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未来河南境内“母亲河”必将越来越美丽,必将生命长青、永葆生机。广袤的中原大地,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 李乐乐    责编: 仝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