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大河潮涌 福泽齐鲁

山东省水利厅:大河潮涌 福泽齐鲁

【字体:      】     打印      2024-09-21 16:06      来源: 黄河网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自古就是安民兴邦的大事。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明确为重大国家战略。讲话着眼“千秋大计”,运用系统思维,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指明正确方向。

5年来,山东牢记嘱托、奋勇争先,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指引,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协同治理,合力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山东乐章。

5年来,山东踔厉奋发、争先笃行,锚定“四水统筹”总体目标,贯彻“六水共治”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深度节水控水,持续夯实供水工程基础,厚植生态保护绿色底蕴,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年来,山东进位争优、提质增效,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位居全国前列,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得4次优秀,河湖长制工作连续4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水利部评估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荣获第一名,奋力谱写了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水网为基 系统治理

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山东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加快完善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推动防灾减灾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性大洪水能力,连续5年实现大中型水库、骨干河道、重要湖泊无一出险。

加快构建“大水网”。作为黄河流域首个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山东科学规划水网布局,加快构建“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实施《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的决定》,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夯实基础。5年来,山东重点水利工程投资累计超过2600亿元,其中2023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资682亿元,沿黄9市完成投资398亿元,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

畅通河道“水流路”。2019年以来,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为目标,山东坚持“新建、提升、整治”三措并举,相继实施灾后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和新一轮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省防洪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得到有效治理,年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河长600千米以上,跨市骨干河道、市管河道重要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其他河道(段)达到20年一遇,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抵御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能力大幅增强,在防范应对台风暴雨洪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控好库闸“水枢纽”。“十四五”以来,山东先后建成中小型水库19座,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恩县洼滞洪区、老岚水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加快建设青岛官路水库、临沂双堠水库等一批重点水网节点项目,争取了流域洪水防控的主动权;针对登记在册的5524座水库,常态化实施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每年组织安全“体检”,避免“久病成患”;统筹防洪安全与雨洪资源利用,在科学安排洪水出路的基础上,利用水利工程最大限度蓄好留足雨洪水资源,连续两年汛后蓄水量保持在81亿立方米以上,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节约集约 强化管理

全面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山东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1%,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8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6,面临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双重“瓶颈”制约。多年来,山东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节水优先,贯彻“四水四定”,持续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控制目标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山东坚定不移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节约集约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出台《山东省节约用水条例》,制定完善节水激励政策若干措施,节水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沿黄9市年度用水总量为149.28亿立方米,低于全年控制目标;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9%和12%;非常规水利用量12.8亿立方米,占全省非常规水利用量的68.9%。

积极践行“节水优先”。山东大力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实施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改造工程,基本实现灌溉计量到用水单元,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连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从严制定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颁布实施218个行业类别、1607个省级用水定额标准,实现高耗水行业节水标准定额管理全覆盖。132个县(市、区)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25个城市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持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山东严格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聚集区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将取水许可用水户和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公共管网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全面完成取水口核查登记,年取地表水1500万立方米、地下水500万立方米以上的非农业取用水户全部实现在线监控;扎实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2021年以来,累计压采地下水量1.4亿立方米,全省平原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04米,漏斗区面积减少3188平方千米。

大美河山 只此青绿

全面提升水生态保护能力

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山东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强力实施三大攻坚战,加强重点河湖休养生息,让河湖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打好河湖复苏攻坚战。围绕让水流起来、让河活起来,山东统筹推进河湖岸线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拳整治不符合水域岸线、河湖缓冲带保护要求的违法违规行为9万多处,全面加强南四湖、东平湖、黄河干支流等重点河湖生态治理和修复,大汶河连续3年实现全年不断流,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道河段水系绿化达标率达到75%以上,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河湖生态效益不断释放。

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山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一体化保护,聚力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综合采取封禁治理、梯田改造升级、林木栽植等措施,累计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03条,年均减少土壤流失1152万吨,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大幅提升,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6.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为生态山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好地下水治理攻坚战。山东统筹用好长江水、黄河水、非常规水等,加大水源置换力度,多渠道替代地下水;在地下水超采区支持引导种植低耗水、经济效益较好的大豆、小杂粮等耐旱作物,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深入实施水资源税改革,使一般超采区、严重超采区取水成本分别上升41%、153%,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取用水结构更加合理;全省累计压减地下水量7.3亿立方米,地下水占总用水量比例由39.1%下降到31.9%,地下水位稳步上升。

优化供水 惠民兴业

全面提升民生公共服务能力

针对水利公共服务主要短板在农业、薄弱环节在农村、保障差距在农民的实际,山东推动现代水网建设与乡村振兴相融合,以提高农村供水水平、改善农业生产能力、维护农村水系健康为重点,持续为群众供给更加优质、丰富、可持续的涉水公共产品,让水网建设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近年来,聚焦流域区域发展全局,山东相继建成黄水东调二期、引黄济青改扩建、峡山水库胶东调蓄省级战略水源地等重大水资源调配工程,省级骨干水网长度达到1459千米,胶东地区形成“四线三水”供水新格局,实现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引黄济青、黄水东调、峡山水库水资源全省联合调度统筹使用。

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基本方向,山东自2023年起高标准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计划3年投资370亿元以上,加快构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规模化工程体系、标准化服务体系、全过程监测体系、智慧化管理体系。目前,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率分别达到98%、90%,有力保障了7000万群众饮水安全。

加快灌区现代化改造。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山东积极推进25处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加快推进宁津县和豆腐窝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国家试点,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和保障程度;加快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大力推广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技术。

山东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表示,全省水利系统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特别是黄河保护治理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锚定“四水统筹”总体目标,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加快山东现代水网建设,着力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持续推进河湖生态复苏,不断增强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奋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征途上展现水利担当、作出水利贡献。


作者: 赵新 王丽娟    责编: 仝欣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