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陕西“以电折水”破解农业灌溉计量难题

【字体:      】     打印      2025-11-15 12:04      来源: 黄河网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更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如何管住、用好地下每一方水,精准掌握农业用水“家底”,是三秦大地亟待破解的一道时代命题。近年来,陕西立足农业灌溉用水实际,创新探索“以电折水”模式,以电力数据为“密钥”破解农业机井取水计量难题,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装上“智慧大脑”,筑牢流域节水增效的“精准标尺”。

协同发力 突围困境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农业灌溉用水占比高,而计量器具的缺失,曾是长期以来地下水资源监管最大的“堵点”。陕西全省拥有农灌机井超过15万眼,过去安装传统水表的机井仅占10.4%。精准掌握农业用水“家底”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为此,陕西探索出一条“政企协同、数据驱动”的治理路径——陕西省水利厅与国家电网陕西公司“强强联手”,签订战略协议,组建省、市、县三级联合专班,对全省农灌机井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逐一厘清每一眼井的身份信息、水电关联等核心数据,实现“一口清”管理,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样本建设 树立标尺

“以电折水”的核心是建立可靠的水电数据换算关系。陕西的秘诀在于“样本井”建设。这些分布全省各地的样本井严格遵循“一井一表、单一用途”的原则,如同一个个“标准刻度尺”,为“电”与“水”的折算提供最原始、最精准的系数依据。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652眼样本井,关联覆盖机井10.5万眼,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复核15万余眼机井档案,成功为近14万眼机井建立“水电档案”,关联匹配率高达92%,为通过用电数据推算用水量筑牢坚实的数据基础。

数智赋能 精细管控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陕西正全力推动“水—电”数据在云端高效流转,释放最大价值。在西安、渭南等地的先行示范区,农灌取用水量已实现月度直报,超许可取水行为纳入实时监测并自动预警。通过模型测算和抽水试验,示范区形成单井和以乡镇为单元的区域测算成果,初步建立每年灌溉季动态更新折算系数的机制,持续保障数据质量。在榆林靖边县、咸阳泾阳县等地,探索“许可水量约束、管控方案支撑、水利部门授权、电力部门实施”的水电联管机制,推动流域水资源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在榆林靖边县、咸阳泾阳县等地,还探索形成“许可水量约束、管控方案支撑、水利部门授权、电力部门实施”的农灌机井水电联管机制,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稳步迈向智慧管水控水新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精准测算、动态优化、智慧应用、依法管控’持续发力,拓展‘以电折水’在更多场景应用。”陕西省水利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水资源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用科技力量守护好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未来,陕西将以持续以数据驱动节水增效,让每一度电、每一方水都发挥最大价值,润泽三秦,福延万代。


作者: 刘艳芹    责编: 朱晓彤 王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