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为母亲河健康护航

【字体:      】     打印      2024-10-17 16:42      来源: 黄河网  

9月的黄河口三角洲湿地,天高云阔,水草丰盈。

监测车在一处水闸前停下,庞雪和苏成麻利地从车上取下水样箱和各种采样及监测设备。水温、pH值、溶解氧记录完成,准备采集浮游生物……两人配合默契,监测、记录、采集、装箱一气呵成。这,是黄委山东水文水资源局(以下简称“山东水文局”)水质水生态监测团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山东水文局不断健全监测体系,强化监测队伍,创新监测手段,拓宽监测领域,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提供技术支撑,筑牢母亲河水生态健康屏障,为母亲河健康护航。

小图谱中有“大生态”

“你看,这是小环藻,属于硅藻,它的细胞壁上富含硅质,且有排列规则的花纹;这是哲水蚤,属桡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也是水域食物网的重要环节……”显微镜下,是另一个悠然而热闹的世界,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学专业的于晓秋指着显示屏上密密麻麻、形状各异的“小家伙们”如数家珍,“作为水质优劣的指示物种,水质的好坏与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群落组成密切相关。但黄河流域幅员辽阔、水情复杂,浮游生物监测历史短,目前很难找到对应的图谱,我们只能根据市面上已有的文献一一对照进行记录。”

水质水生态监测是一项必须通过长期、连续监测水生生物个体、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来反映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工作,短时间的监测数据很难对水生态质量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

2008年,黄委开始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生态补水。山东水文局提早谋划,组织水质水生态监测团队及时跟进补水情况并开展调查监测,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补水效果进行评估,工作范围涵盖黄河清水沟现行流路及刁口河故道的利津断面、丁字路口断面、罗家屋子断面、大汶流南监测断面(鸟岛)、大汶流北监测断面(万亩柳林)、神仙沟断面、孤河路桥、桩埕路桥等10余个断面,监测项目由最初的流量、流速、水温、溶解氧、pH值、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硬度等水文水环境指标逐渐扩充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叶绿素a、大型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指标。

随着项目的拓展和监测成果的积累,水质水生态监测团队目前已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水生态监测体系,掌握了刁口河流路连续10年不间断的水质监测数据和黄河口三角洲连续4年的水质及水生态监测数据,初步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浮游生物图谱,为黄河水量调度及生态补水提供了更为翔实的技术依据……眼下,团队的脚步已经开始从黄河口向两侧延伸,积极拓展东平湖、黄河下游及滨海区域的水生态监测。

对于面临的滨海区域浮游生物采样及高含沙量生态水样前处理困难等挑战,水质水生态监测团队负责人万鹏表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已经为下一步工作绘就了新的蓝图。

为母亲河健康“把脉问诊”

2023年,水利部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湖健康评价工作。作为齐鲁大地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用水来源,黄河的“健康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黄河山东段健康评价工作的开展,是河湖长制全面启动以来黄河下游第一次正式开展的河流健康评价工作,这不仅为河湖长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更是对黄河保护治理情况的一次考核与评估。”万鹏说,“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泥沙沉积、防洪形势严峻,决定了‘诊断’黄河是否健康不是照本宣科的计算分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为科学研判黄河山东段的实际情况,水质水生态监测团队在认真分析《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河湖建立评价指南(试行)》及《山东省河湖健康评价细则(试行)》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文献和资料,最终将评价指标中规定的“底泥污染指数”一项删除,新增“主槽过流能力”和“河道冲淤量”两个指标。

新指标的增加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意味着分析难度的加大,更意味着对母亲河健康真相的尊重与渴望。

没有前人指引,没有经验可循。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团队成员始终信心满满。遥感影像分析、现场实地摸排、无人机拍摄、样带样点调查、样品采集鉴定……大家一点点摸索研究,逐点排查分析,废寝忘食钻研,不断调整工作方案,不断优化评价方法,与水文、河道、防洪等专业人士交流探讨,力求为母亲河保护治理开出精准的“药方”。

季节交替,岁月轮转,山东水文人始终坚守在母亲河身边,为让黄河越变越美贡献力量……


作者: 丁丹丹    责编: 范江涛 周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