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五年奋进 黄河安澜更有底气
——黄委强化黄河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纪实

五年奋进 黄河安澜更有底气——黄委强化黄河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纪实

【字体:      】     打印      2024-09-24 15:42      来源: 黄河网  

秋风送爽,天高云阔,又是一年黄河宁。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深刻指出:“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5年来,黄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焦洪水风险这个最大威胁,科学调控水沙关系,推进防洪骨干工程建设,补强灾害预警监测短板,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续写黄河岁岁安澜的新时代篇章。

重大工程建设 为防洪工程体系“壮骨”

河涌激浪,万众期待。7月9日,黄河干流山西吉县、陕西宜川县交界处的晋陕大峡谷间,千呼万唤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古贤工程)迎来大棋落子的历史性时刻。

古贤工程具有库容大、距离小浪底水库较近的优势,未来与其联合运用,将有力解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无法充分发挥”的问题,实现“1+1>2”的效果。

“自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们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一定确保实现‘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建设目标。”9月16日,中秋假期,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负责人李振国依旧紧张忙碌,说到近期工程建设情况,他豪情满怀。

除了水库,黄河“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还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等共同构成。这些合理分布在黄河上中下游的重大水利工程,犹如防洪工程体系强壮有力的骨骼,为两岸百姓守护着千年期盼的安澜。

9月17日,时值中秋,毗邻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的黄河桃花峪控导工程上,一架河势巡查无人机腾空而起。河南荥阳河务局假期值守的工作人员熟练操作手中设备,将所辖黄河防洪工程的运行情况尽收眼底——

浑厚蜿蜒的千里雄堤,如强劲双臂护送河水滔滔东流;控导工程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关键险处,理顺河流“不羁”。新改建完成的引黄涵闸启闭自如,汲取甘甜河水,为即将丰收的秋粮作物“解渴”……大河两岸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图景生机勃勃。

黄河下游两岸,防洪工程坚挺起防汛抗洪的第一道“大梁”。2023年4月,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开工建设,为这道“安澜屏障”再次更新升级。

该工程治理范围涉及山东、河南两省14市42县(区),开工后,黄委组织所属山东河务局、河南河务局紧盯关键节点,跟踪工程建设进展。2024年6月,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168处河道工程全部完成投入使用验收,为提升下游防洪能力增添了新的力量。

5年来,黄河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十三五”治理工程、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等一项项重大水利工程,纷纷从“蓝图”变为“现实”,有效提升了黄河的水沙调控能力、防洪能力、供水能力,为确保防洪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落实“四预” 为灾害防御预演系统“强筋”

如果说防洪工程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强健“骨骼”,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和水工程联合调度能力,则是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的坚韧“筋脉”。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彼时,黄河秋汛洪水已经退回主河槽,当听到黄河秋汛虽然“有惊有险”,但没有出现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点头肯定。

2021年,黄河中下游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天气形势变幻不定,干支流洪水多发并发、多区域洪水交织、多轮次洪水叠加,下游河道长时间维持大流量、高水位过程,小浪底、河口村、故县水库水位均创历史新高。

黄委总工程师魏向阳介绍:“面对严峻秋汛形势,黄委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锚定‘不伤亡、不漫滩、不跑坝’防御目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部署、精细调度、主动防御、全面防守,团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合力抗洪,最终取得了秋汛防御胜利。”

“预”字当先,是将“人民至上”放在心头的承诺;“防住为王”,是用防御实效向人民交出的“安澜答卷”。

据统计,2019年以来,黄河干流共发生14场编号洪水,黄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坚持旱涝同防同治,强化“四预”措施,抓早抓细抓实各项防御工作,科学精细调度干支流骨干水库,成功迎战多次洪水过程,坚决守牢水安全底线,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

2024年5月30日,黄河防洪调度演练现场。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的“云黄河”,为防洪调度智慧化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在演练第一线,10时15分,布设于河南开封黑岗口险工的“黄河工情险情全天候监测感知预警系统”发出警报声,“智能石头”、YH630应急通信无人机、卫星便携站、手持激光雷达等纷纷“亮剑”,全面收集相关数据,即刻向上传递报送。

同一时间,黄委防御局、水文局、黄科院、信息中心、黄河设计院等部门单位各司其职、高效联动,开展洪水预演实体模型试验,对黄河下游洪水风险进行预演,对不同调度方案进行分析比选。

防汛会商中心,“云端”的专家和决策者身在会场,却犹如置身大河之畔。经过多方“云上”讨论,最优方案被选定,黄委防御局立即下达调度指令。科学研判、精准调度、多方配合,这一系列谋定而后动的决策背后,是黄委多年来投身黄河保护治理的丰富经验和治黄科技进步带来的坚实底气。

进入2024年汛期,黄河人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全力以赴投入新一轮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汛期期间,全河上下团结一致、通力协作,有效迎战黄河2024年第1号洪水、泾渭洛河高含沙洪水、第3号台风“格美”以及北洛河洪水,实现防洪保安、排沙减淤等多重目标,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调水调沙 为协调水沙关系“点睛”

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牛鼻子”,持续开展的黄河调水调沙,是这项治黄关键的点睛之笔。

近年来,黄委在完善水沙调控机制上深入探索,充分利用现有工程体系,开创性提出“一高一低”调度思路。在不断拓展可能性与新成效的基础上,调水调沙与时俱进、创新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3年6月21日,小浪底水库迎来了第22年汛前调水调沙,“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象再次上演。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后的首次调水调沙,也迎来了一“少”一“多”的新变化。

一“少”,是指调水调沙开启“生态新视角”,更加关注局部生态保护,减少了对鱼类的打搅;一“多”,是指参与调水调沙的水库拓展“朋友圈”,增加了支流的陆浑、故县、河口村3个水库,与小浪底、三门峡水库一道进行更加多效的联合调度。

“2023年调水调沙首次将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水库纳入调水调沙联合调度,在小浪底水库集中排沙期,利用支流水库下泄清水,稀释高含沙水流,减轻对下游河道、河口地区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影响。”黄委防御局副局长张乐天说。

调水调沙期间,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支流共计向黄河干流加水流量约450立方米每秒,降低干流河道含沙量11% ~ 15%,有效减轻了高含沙水流对鱼类的影响。与此同时,1.70亿立方米生态补水源源不断流向黄河河口三角洲湿地,为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据统计,2019年以来,黄委先后开展了9次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14.82亿吨,黄河下游冲刷泥沙1.43亿立方米,下游河道中水河槽过流能力稳中有增,中游水库群拦沙运用寿命得以延长,黄河尾闾生态补水10.83亿立方米,持续改善了河道、河口湿地生态环境。

目前,黄河下游干流主槽最小过流能力已由2002年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3.1米,改写了河床淤积抬高的历史,防洪减淤效益巨大。

重大工程建设为防洪工程体系“壮骨”、“四预”措施强化落实为灾害防御预演系统“强筋”、调水调沙持续开展为协调水沙关系“点睛”……5年实践,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日渐完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逐年提升,水工程科学调度、技术支撑不断强化。

2024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秋收获季踏足黄河岸边。黄河上游,甘肃兰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山桥段,驻足眺望。滚滚大河奔腾而过,雄浑壮美、气势磅礴。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慨: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5年奋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黄河人欣喜于硕果累累,更添壮志豪情: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守护壮美安澜的母亲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贡献黄河力量,我们有信心、更有底气!

作者: 李晓莹 陈汉 郭瑞琳    责编: 王静琳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