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坚持全面依法治河 深化黄河保护治理
——聊城河务局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两周年综述

坚持全面依法治河 深化黄河保护治理——聊城河务局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两周年综述

【字体:      】     打印      2025-04-03 09:58      来源: 黄河网  

黄河汤汤,法护安澜。2025年是黄河保护法施行两周年,也是《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实施一周年,日臻完善的黄河保护治理法律体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两年来,山东聊城河务局在黄河、北金堤聊城段管理范围内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持续聚焦黄河、北金堤聊城段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文化传承、水经济发展等新老问题,以法治思维破解治黄难题,以法治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在依法管河治河实践中交出了亮眼答卷。

法治铸盾 构筑保护治理矩阵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聊城河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依法治河落实到黄河保护治理的各环节,筑牢治黄基石。

锤炼内功,紧抓3大学法主体。聊城河务局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带头作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受邀走进市委、市政府专题宣讲黄河保护法,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黄河保护法专题学习会10次,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研讨,在“聊城黄河”公众号开设“学思践悟 随法同行”专栏,发表领导干部学习黄河保护法心得体会;注重提升“绝大多数”学法积极性,各支部跟进学习,为全员“充电蓄能”;紧紧抓住水行政执法“中坚力量”,开展专题研讨、以案释法、专家解读等活动,将黄河保护治理法律法规学习与水行政执法实践有机融合,切实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素养。

拓宽路径,打造“4+”普法模式。做强“品牌+普法”,“双强‘聊’法”普法品牌,荣获水利部第一届“人·水·法”活动二等奖和黄委黄河保护法主题微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入选山东黄河“有为典型经验”,受到黄河流域9省(区)法治媒体“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活动专题采访;拓展“网络+普法”,着重建设“3+N”网络普法模式,充分利用普法视频、普法网文、网络答题3种网络普法方式和政务办公系统、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N种网络媒介开展普法工作;深化“执法+普法”,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紧抓关键节点开展黄河保护法专题宣传和“黄河四季普法行”活动,在日常执法中注重开展普法宣传,提升普法长效性;做实“部门+普法”,市县河务部门同频共振,联合地方多家单位举办聊城市黄河保护法知识竞赛、“沿着黄河去普法”等活动,凝聚普法合力。通过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法范围覆盖1市3县18个乡镇,普法受众多达20万余人次。2024年11月,聊城河务局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勇于亮剑,健全五大执法机制。为形成执法合力,聊城河务局在聊城市政府指导协调下建立了黄河流域(聊城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工作机制,联合公安机关建立行刑衔接机制,联合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联合法院建立司法保障机制,联合濮阳河务局建立省际河道联防联控机制。同时,不断推进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严格水行政执法监管,统筹开展水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和水行政执法三大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两年来,各级水政执法队伍累计开展巡查320次,巡查里程逾2.3万千米,出动执法人员1714人次,现场制止水事违法行为252起,立案查办13起,有效提高了河湖监管水平。

依法而治 淬炼保护治理利刃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两年来,聊城河务局坚持系统思维,以依法管河治河提升聊城黄河保护治理效能,为聊城黄河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构筑防洪安全屏障。坚持不断优化防洪工程布局,全面建成143.88千米标准化堤防,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聊城段)交付使用,33处工程通过省级标准化管理评价;持续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完成沿黄3县防汛布防体系建设,高标准建成防汛抢险演训基地,建立“一键直达”洪水预警发布体系和“1+N”防汛联训联储新机制,金堤河下游水尺系统全面落成,防汛安全更有保障,全力战胜黄河干支流历次洪水过程,安全度过历年凌汛。

激活经济发展脉动。聊城河务局积极推进引黄涵闸改建工作,3座引黄涵闸改建主体工程全部提前完工,引水能力大大提升。同时,强化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规范跨流域调水、生态补水和金堤河取用水管理。近两年来,全市累计引黄水量18.67亿立方米(含应急抗旱1.41亿立方米),为聊城引黄抗旱、农粮连丰,打造“江北水城”和鲁西粮仓等提供强大的水资源支撑;积极实施引黄入冀调水工作,跨流域引水3.47亿立方米,为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贡献黄河力量。

重塑生态价值坐标。聊城河务局持续做好生态用水文章,积极向东昌湖、马颊河、徒骇河生态补水2500万立方米,塑造了“水城一体”的城市风貌;积极开展“一廊多彩”黄河生态廊道建设,黄河大堤、北金堤全线绿化,当前树株存有量131万株,草皮覆盖超过667公顷,总绿化面积129公顷,高标准建成80公顷黄河生态林场,获评“山东省规模化生态林场”“山东省义务植树基地”。

赓续黄河文化血脉。聊城河务局坚持扛牢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政治责任,成立聊城黄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全面打造“星河聊源 融汇传城”文化主品牌和“胶乡河韵”等子品牌,积极构建“一区四园三线”聊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与聊城市档案馆联合开展“聊城黄河记忆”档案专题文献布展,挂牌市直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基地;成功创建省级黄河国家风景道典型段;“聊城黄河”公众号影响力持续提升,荣获2023年度聊城市“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优秀账号,专栏“聊城黄河二十四节气”荣获2024年聊城市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专栏“星河聊源 融汇传城”获聊城市2024年度“十佳”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

“智绘”长卷 书写河清千秋画卷

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站在新的起点上,聊城河务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放眼全局,坚持“跳出聊城看聊城,跳出黄河看黄河”,科学布局,统筹谋划,精准实施“11396”工作思路,铆足砥砺争先干劲、逢山开路闯劲、坚持不懈韧劲,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深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体,优化统一保护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建管能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科技创新质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迸发文化宣传活力,释放综合管理活力,实现不断提高聊城治黄事业时代化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奋斗目标。

百舸争流千帆竞,奋楫前行勇者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须久久为功,聊城河务局将锐意进取、奋楫笃行,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聊城黄河贡献。

(作者刘滨为聊城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作者: 刘滨    责编: 范江涛 刘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