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释义“以坝护湾 以湾导溜”

释义“以坝护湾 以湾导溜”

【字体:      】     打印      2015-03-26 10:48      来源:  

  “以坝护湾,以湾导溜”是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工程的专用语。意思是通过筑坝来控导主流,归顺河势,进而争取防洪的主动权。

  研究河流内在规律,“对症下药”建设治理工程,是实现河流防洪保安的关键所在。

  水利科技工作者研究发现,河流的形成、发育和演变是以下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河床纵剖面的冲淤变化,导致河道不断刷深、抬高和延伸;二是河床左右摆动,使河道走向发生变化和不断拓宽。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输沙不平衡造成的。纵向输沙不平衡,使河道产生纵向变形;横向输沙不平衡,导致河道横向发生变形。

  以横向变形为例,由于水流的环流作用,造成横向输沙的不平衡。环流是与河轴垂直的横向水流。当环流发生时,其表面水流斜向一岸,河底水流则斜向另一岸。因表面水流含沙量较小,河底水流含沙量大,就产生了横向的输沙不平衡,致使一岸被冲刷为河湾 (凹岸),另一岸在落淤后形成滩嘴(凸岸)。正是大自然的这一神奇作用,才促使河流不断地发育和壮大,形成弯曲多变的河道。 

  黄河蜿蜒曲折,素有“九曲”之称。这一方面反映出黄河水沙的严重不平衡;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水沙对黄河发育的剧烈影响,导致黄河中上游河道弯曲多变,下游河道游荡、散乱。

  “河势游荡多变,河道宽、浅、散、乱”是黄河河南段的突出特点。但从基本流路上看,仍具有一定的弯曲性,主流总是靠近凹岸,而且湾湾相连,有控制流势的作用。清代治河名人康基田在观察河道上下河湾的相互变化关系后,曾总结:“河流随湾而行,上湾溜势移改,一湾变而湾湾皆变。”人们进一步观察、研究后还发现,河湾在发展过程中,因受环流影响和河流本身重力的推移作用,每处河湾在横向发展的同时,还向下游纵向不断推进,如果人工不加以控制,河湾则有连续下挫或上提的趋势。流量大时,河湾所要求的曲率小,河势即有下挫趋势;流量小时,河湾所要求的曲率大,河势即有上提趋势。当然,河湾的变化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河流来水、来沙和两岸边界条件以及边滩、江心滩的变化或叉流的影响等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黄河下游河道的游荡多变给堤防工程带来了严重威胁。首先,主槽摆动不定,导致河道两岸滩地不断坍塌。老滩变成了新滩,不但失去了大量土地,直接危害滩区群众生产、生活,而且拓宽了河道,增加了水流的游荡幅度和泥沙补给。更严重的是,某处滩地塌尽后,就产生新的临堤险工。如黄河花园口至中牟辛寨段长约35千米,栉比相连一字长蛇阵的临黄老险工,就是因河势不断下挫,塌没了老滩所形成的。其次,主流发生变化,往往出现“横河、斜河”,直接危及大堤安全。滩岸被水流淘刷坐湾,或滩岸出现抗冲性较强的黏土层时,受水流急转的影响,均可形成“横河、斜河”;在洪水急剧消落过程中,因河湾内流势骤然上提,往往在河湾下端很快淤出新滩,水流受到滩嘴的阻碍,也可形成“横河、斜河”。“横河、斜河”顶冲大堤,就会发生重大险情。如1982年开封黑岗口抢险、1983年武陟北围堤抢险、1984年温县大玉兰抢险、1985年孟县黄堤头抢险、1993年开封高朱庄抢险等都是由于主流大幅度摆动,出现“斜河、横河”造成的。

  鉴于“横河、斜河”给堤防工程造成的严重危害,为减少和防止主槽摆动,争取防洪主动,人民治黄60余年来,在加固黄河下游堤防的同时,建设了大量的河道整治工程,初步实现了固定中水河槽的目标。截至2014年,仅黄河河南段就已建成控导、护滩工程94处,坝、垛、护岸工程2528道,工程总长度达249千米。(赵炜)

作者: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