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从革命摇篮到圣地 千里追寻 红色精神薪火传
从水利机关到基层 一线调研 绿水相伴践诺忙

从革命摇篮到圣地 千里追寻 红色精神薪火传
从水利机关到基层 一线调研 绿水相伴践诺忙

【字体:      】     打印      2017-05-18 11:17      来源: 黄河报·黄河网  

  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强化担当精神、培养良好作风、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深入基层开展水情、社情调研学习,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4月底,水利部党校2017年春季学期处级干部进修班(第44期)57名学员,分赴江西井冈山和陕西延安两地,完成了为期6天的现场教学任务,深入学习了党的光辉历史、重温了红色革命精神、调研了基层社情水情、锤炼了党性,取得了良好现场教学效果。

  摇篮井冈山——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依靠群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组的29名学员,穿红军服、戴红军帽,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和烈士墓、茅坪八角楼、龙江书院和黄洋界哨口等地开展了现场主题教学和重走朱毛挑粮小道的体验式教学活动。

  重温井冈山精神。学员们聆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办公厅副主任萧居孝教授“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的专题讲座,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正如萧教授所讲,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精髓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根本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本质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通过历史回顾和现场教学,学员们深深感到,正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没有理想信念,孕育不出革命火种。唯有坚定信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革命烈士陵园前的心灵洗礼。井冈山组学员列队迈步走上烈士陵园,代表第44期进修班全体学员为曾经在八百里井冈战斗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革命烈士敬献花圈。聆听“坚定信念,无私奉献”主题课,驻足于瞻仰大厅、事迹陈列室、忠魂堂、碑林和雕塑园,数以万计的无名英雄烈士们的高风亮节和一幕幕感人事迹触动了每位学员的心灵。学员蒋昕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时间的印记,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长的见证;虽然这些无名英雄没有在党史、军史和地方志中留下名录,但是中国革命的火种就是他们用鲜血点燃的!”

  小井红军烈士墓前的庄严宣誓。离开大井朱毛旧居的路上,学员于明海仍在反复念叨着毛泽东对朱德的评价: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刚!对朱德在革命早期艰难岁月中凸显的崇高品质无比敬仰。学员们参观红军医院后,驻足于烈士墓前,默默地哀悼死难的烈士。支部书记、班长臧龙同志带领全体学员肃穆而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整齐划一的宣誓之声,厚重而坚定,响彻山谷。

  茅坪八角楼,当年毛泽东在微弱的烛光下,写下了历史名篇,成为中国革命的北斗七星,指明了革命的方向。龙江书院,朱毛会师的历史画面定格,那一块块地砖留下来会师时候兴奋的足迹。绵绵悠长而又蜿蜒陡峭的朱毛挑粮小道,让所有学员体会了什么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员张浩表示,往返100华里,每天往返2次,30多万斤粮食,这需要何等的意志力啊,唯有信念和信仰在指引和支撑。学员刘浩表示,黄洋界哨口最让我们后人应该记住的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精神。

  圣地延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沿着革命先辈足迹,28名陕西教学组的学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宝塔山革命旧址、杨家岭、梁家河村等地开展了系列现场教学。

  重温伟大历史,沐浴延安精神洗礼。学员们聆听了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关于“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专题讲座,系统领会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学员齐兵强感慨道:“每次到革命圣地,的确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多重温红色历史,多一份正能量。”

  强化宗旨意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精神。在枣园,全体学员认真进行“学习为人民服务精神”现场教学,强化宗旨意识。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座座低矮的土墙院落、一件件朴素的室内陈设、一幅幅珍贵的照片,真实、鲜活地展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老一辈革命家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学员徐金龙表示,要把延安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为水利事业多做贡献。

  牢记入党誓词,深刻理解誓词内涵。宝塔山下,28名学员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地许下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并在延安干部学院的教授讲解下了解入党誓词的演变及其深刻内涵。学员王培宏表示,对共产党人来讲,入党誓词就是座右铭和行动指南!

  杨家岭上论修养,梁家河村知青做榜样。一场“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现场教学,给学员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反省自我、提升修养提供了一面镜子。学员陈玉秋表示,刘少奇同志用他一生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来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落户7年的梁家河村,在知青井前、在沼气池旁、在当年的火炕边感受他们以血与火的青春践行着的革命理想,探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学员张耀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高尚的品格,今后我们要把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促进本职工作。

  调研一线水利--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水情

  为了解江西、陕西水利建设与改革发展状况,调研水利建设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员们采取实地调研、座谈研讨和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重点了解两地水利发展历史,现场考察学习了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亲身体验水利一线职工工作情况。

  深入一线看现场。江西现场教学组的学员们实地考察了江西省莲花县的寒山水库工程、沿背村水利扶贫工作及江西吉安青原区“河长制”推行情况。在寒山水库施工现场,学员们纷纷就水库选址、库容、大坝施工、投资等方面向现场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仔细询问。看到水利扶贫工作在基层得到扎实开展,尤其是了解到一批水利扶贫干部长期扎根于一线村落,改变了革命老区的面貌,学员汤勇生感慨道:“他们这些基层水利扶贫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赋予了共产党人时代价值,践行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在沿背村,学员们走访了村落,瞻仰了甘祖昌“将军农民”故居和龚全珍“老阿姨”的公益工作室,学员季玲玲表示,老一辈革命家的“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崇高思想境界值得我们后辈毕生学习和践行。在吉安青原区“河长制”示范点,学员们看到江西吉安青原区通过推行“河长制”,用实际效果回答了“如何治理一条河、管好一片湖”,守住青山绿水,守护秀美家园。

  陕西组学员参观了李仪祉纪念馆,考察团结水库、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出口段工地。在纪念馆,学员们瞻仰了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学习了陕西省水利近代史。学员张怀记说:“我被水利先驱呕心沥血、献身水利的精神所感动。作为水利人,更加坚定了献身水利事业的决心。”在团结水库,学员们看到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成效,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景观建设、河湖水系连通、河岸综合治理等系列工程,团结湖由原来的“大卫生间”变为西安城汉唐风貌的一张水名片,为美丽城市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希望。学员李飞表示,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水利人就是认真务实的践行者。把民生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实现旧貌换新颜。在秦岭输水隧洞工程现场,施工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对水利人提出的挑战,但取得的成效也令人欣慰。学员丁秀丽表示,现代水利科技日新月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满怀信心。水利人不畏艰辛、锐意创新的精神仍在传承。

  带着问题来交流。在与江西水利厅交流座谈中,学员们听取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同志详细介绍了江西水利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治水兴赣对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互动交流中,学员们就河长制推行、水利扶贫和鄱阳湖治理等方面向省厅有关同志进行了咨询和了解,水利厅相关部门的专家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在陕西水利厅,陕西省水利厅巡视员李新华同志向学员介绍了陕西省的省情社情和水情、水利改革发展思路与工作进展等方面情况。学员孙建伟表示,通过带着问题来交流,时间虽短、收获不少。水利事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时间短、安排密、感慨多、收获大”是学员们对这次现场教学的最大感受,一些富有才情的学员按捺不住,寄情于诗篇。

  学员郑世茂《南寻歌---井冈山》:井冈五指兮艮岳嵯峨。红都南寻兮众学来歌。

  陈文龙《沁园春.延安行》:人间四月,千里追寻,红色延安。。。。忆往昔,领袖点江山,宏伟篇章。。。不忘初,铸中国梦想,全面小康!

  崔文彦《梦圆延安》:儿时电影里初识了你,书本中知道了你。图画中,你是红色太阳。歌声里,你是令人神往的好江南。

  黄诚《党校同砚登宝塔山》:英雄已逝忠魂在,吾辈凭栏吊关山。

  蔡红标《重回延安有感》:那直插云霄的宝塔告诉我,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如泰山。

  贾立平《延安颂》:飘扬的五星红旗,闪耀着英明决策。伟人一个挥手,是何等,气壮山河。

  张煦《梁家河的颜色》:黑与白,是岁月的印痕。黄与褐,是大地的基底。

  范连志《初临延安圣地》:安塞腰鼓震,新景入心田。试问志何求 唯愿天下安!

  短短一周的现场教学结束了,然而,革命摇篮“井冈山精神”和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水利部第44期党校班的57名学员的内心中,这种精神在传承、在延续。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不断释放出惊人的红利,为我党今后的事业铺就一条金光大道,熠熠生辉!(水宣)

作者: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