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英才
春风化雨育英才

近年来,河南焦作河务局在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干部退出机制、青年干部培养、技能人才培训等人事工作方面践行了一整套工作思路、形成了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自2009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400多次,公开选拔优秀青年干部23人,9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12人鉴定为高级技师,1人被授予全国水利技能大奖,7人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这组数字正是该局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基层一线动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理念,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引发的喜人变化。
走创新之路
2011年焦作河务局组织人员赴豫西、开封、山东等地就供水工作考察学习。兄弟单位供水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先进经验深深“刺激”了该局的领导干部。受此启发,该局创新工作思维、主动大胆工作,先后促成“引黄入焦”、“白马泉供水”等一批大型引黄供水项目,彻底改变了焦作市的用水格局。
多年来,焦作河务局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工作驾驭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等,以领导干部思想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自2010年开始,焦作河务局每年都要围绕形势发展,找准领导干部思想突破口,确定一个培训主题,树立工作“风向标”,凝聚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合力,先后举办了“创新思维、务实开拓”、“强素质、树形象、促发展”、“创新与发展”等领导干部培训班。该局还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走出去”、“见世面”,解放领导干部思想,借他山之石,谋后发之势。该局领导干部借鉴经验、解放思想、务实发展,在一线班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闯出了一条条新路子,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调干部结构
“2009年,我局25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年龄在51岁以上的占到了41%,且学历以后续学历居多,知识结构以工程类专业较多。干部队伍结构‘稳定’有余,‘活力’不足。”焦作河务局人劳科科长马锋利说。
面对“亚健康”的干部队伍对事业发展的影响,怎么办?成为萦绕在该局党组心头的一个难题。
焦作河务局党组通过细致调研地方单位干部退出机制、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上级人劳部门支持、借鉴兄弟市局经验、听取基层单位意见和建议,大胆打破原有干部队伍结构,创新研究实施了干部退出实职领导岗位工作。为确保干部退出实职工作稳步推进,该局为每一名需要退出实职的干部量身打造具体的工作方案,温情工作,做好安抚。调整空缺出来的实职岗位,该局实行“三推两考一公示”(即群众推荐、个人推荐和组织推荐;考察和进行党风廉政知识考试;任前公示)的方式,公开选拔出年纪轻、知识层次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进行补充。
截至2014年,焦作河务局副科级以上实职干部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到了31%,全局干部队伍中硕士研究生新增21人,本科学历职工较以前增加了55%,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等结构更趋合理。
变选拔模式
“如果没有市局的公开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工作,我可能还在武陟一局防办从事一般工作,论资排辈过上几年能成为防办副主任,一辈子不会与经济工作有交集。”当记者采访80后的焦作市黄河工程局副局长何智超时,他深有感触地说。
2010年,焦作河务局制订出台《公开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任职实施方案》、《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方案》,在全局范围内选拔10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部门任职,选调7名基层优秀大学生到市局机关工作。风乍起,激活“一池春水”。该局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实施竞争择优选拔机制,采取民主推荐、笔试、面试等程序,搭建公平竞争平台,使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得以脱颖而出。
2010年,何智超被公开选拔任焦作市黄河华龙公司总经理助理,先后在南水北调穿沁工程拌合站、武陟东安灌注桩工程任项目负责人,独当一面,确保了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实施。
2012年,该局又公开选拔3名青年干部到基层企业任职。2014年,该局采取组织考察前置量化、委托专业机构命题赋分等创新方式再次公开选拔10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任职,每两年公开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干部队伍已成为该局干部选拔任用的“惯例”。
为促进公开选拔的青年干部快速成长,焦作河务局党组先后举办了青年干部培训班、新提拔任职干部理论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实施青年干部“轮训培养”。该局党组还大胆使用公开选拔出来的青年干部。2013年,何智超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被市局党组任命为焦作市黄河工程局副局长。目前,该局已有一大批青年干部走上了所属水管单位副职领导和市局机关部门副职领导等重要岗位。
该局党组“唯贤是举”的干部管理观念和“不拘一格公选人才”的具体行动,极大地唤起了广大青年职工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全局奏出了一曲百舸争流、千舟竞帆的主旋律。
培养专业人才
“树立‘人才制胜’的理念,努力打造优秀企业管理、施工管理、优秀资质3支专业人才队伍。”这是焦作河务局近年来全局工作会议上频繁出现的语句。
2010年以来,焦作河务局立足黄河基础,面向社会市场,主动转变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模式,实施了系统规划培养战略。
该局加快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职业化、市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多次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海尔、中水集团、珠委学习;与黄河建工集团、蒙牛、中轴、卓立科技等企业开展学习交流;累计邀请国内15名知名学者来企业教学。目前,该局已有10余人获得“优秀项目经理”称号,2人被中国水利企业学会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为有效提高企业社会工程施工能力,焦作河务局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3期项目实务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50多人;组织学员120人次到南水北调等重大施工项目部进行实务锻炼,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针对社会养护市场竞争,2014年该局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养护技能培训班,围绕南水北调工程混凝土、土石方、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园林、防汛等7个方面养护内容,举办了4期培训班,累计培训职工105人,占到了全局养护职工总人数的46.2%。
该局还出台了《焦作河务局注册建造师考试激励办法》,统一组织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培训,激发了企业职工参与考试的积极性,眼下该局一级建造师由2010年10人增加到32人,二级建造师增加到67人。
该局努力打造优秀企业管理、施工管理、资质3支人才队伍,使企业搏击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所属企业先后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倒虹吸建设、绿化等施工,在定向钻穿越等领域走在了国内前列,更在社会市场中树立了“黄河铁军”的形象。
培育一线人才
在武陟老田庵一线班组,记者发现,班组墙上悬挂着“班组学习纪律”、“班组长学习管理规则”等规章制度,职工寝室床头放着《河道修防工手册》,一些职工正在通过电脑浏览着电子政务系统网页。
一线职工是治黄队伍的基础,更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近年来,焦作河务局始终坚持“基层为本”,以夯实一线人才基础为事业发展的基石,努力提高一线职工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治黄事业发展凝聚了人才的海洋。
目前,该局所属一线班组都建立有一线班组业务学习和培训制度,基本都配备了图书阅览室,每个县局还选择一处中心班组设立教学设施齐备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老田庵班组已建设成为具备培训住宿就餐、多媒体教学、实践训练、技术实验于一体的焦作河务局职工培训中心和河南局首席技师工作室。该局常年坚持开展“流动书箱”、“送书下基层”等活动,2013年投入70万元实现全局21处一线班组网络通信的全覆盖,为一线营造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焦作河务局还广泛开展“以师带徒”活动,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中选出拔尖人才担任师傅,从新上岗青年职工中选拔出政治素质较高、上进心强、头脑灵活、基本功扎实、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作为徒弟,根据专业、兴趣爱好、工作需要,经师徒双向选择结成“师徒金搭档”,以师带徒,传承技艺,促使一线青年职工快速成长。
普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每年汛前和冬季开展一线职工技能培训,讲授防汛抢险课程,同时每年汛前开展军训,提高一线职工综合素质。有的单位还举行不同规模的技能比武,以打擂的形式激发一线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焦作河务局还充分发挥以岳小涛为首席技师的闸门运行工首席技师工作室的带动、教学、示范作用,调动一线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传授技艺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工作室高级技能人才季度交流、高级技能人才“1+1”帮扶等活动,培育了一批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团队。
“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焦作河务局已扬起“人才强局”的风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的目标努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