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禹潼河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可研报告通过评估
黄河禹潼河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可研报告通过评估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2019-05-17 11:48
来源:
黄河网

本站讯 5月13~16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西安组织会议,评估并通过了《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长132.5千米,是山西和陕西两省界河,也是黄河中游滞洪沉沙的重要场所。黄委自1982年对该河段进行统一管理以来,先后实施了两期治理工程,已建工程初步控制了主溜、滩岸。但是,河段内治理工程布置仍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两岸防洪需要,主要表现为: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大范围塌滩、塌岸严重威胁着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主流坐弯,威胁两岸机电灌站引水,对渭南地区和运城地区黄土塬上500多万亩耕地和70多万人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河势摆动,造成两岸保护区湿地范围大幅度变动,影响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为保障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黄委2016年组织编制完成了《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水利部。2018年10月,水利部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送该可研报告及审查意见;2019年4月,该项目可研阶段需要的11项前期要件全部办理完成;随后,黄委规计局积极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汇报,促请其正式受理该项目并委托中咨公司评估。
5月13日至14日上午,与会专家现场查勘工程。14日下午至16日,专家听取工程设计单位汇报可研报告编制情况,从工程建设必要性、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投资估算等方面认真讨论并提出意见。
下一步,黄委规计局将组织工程设计单位抓紧修改完善可研报告,争取尽快取得评估意见并促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早日批复可研报告,为项目及早开工创造条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