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母亲河的展示窗口 黄河博物馆接待国内外观众数百万人次

你心中眼中的母亲河什么样子?
当翰墨丹青与万里长河在博物馆相遇,当厚重历史与时代音符在尺幅间交融,一场关于民族根脉与时代精神的时空对话正徐徐展开。
7月31日,黄河博物馆建馆70周年馆藏书画精品展免费对公众开放。据悉,建馆以来,黄河博物馆已举办数十次各类展览,接待国内外观众数百万人次。
本次展览荟萃馆藏珍品,精选了吴作人、范曾、钟涵等艺术巨匠以黄河为主题创作的51件书画力作,涵盖书法、国画、油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堪称黄河深厚文化底蕴在艺术领域的璀璨结晶。展览为期两周,将持续至8月13日。
今年是黄河博物馆建馆70周年。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是我国第一座河流博物馆,也是最早成立的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其前身是治黄展览会。黄河博物馆现有藏品1万余件(套),涵盖历史文物、自然标本、书画、音像图片四大类,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黄河特色的藏品体系。
记者在现场看到,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华夏国脉——黄河巨龙的缩影”为主题,分为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幸福黄河等六个展区。通过珍贵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图片等,辅以模型、影片、雕塑、场景、三维动画、互动展示屏等生动展示了自然黄河、人文黄河、历史治河、当代治河、新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治河理念与实践等内容。
黄河博物馆以“宣传黄河,服务社会”为宗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常年对社会免费开放,已成为弘扬黄河优秀历史文化,传播水利科学知识,教育人们树立生态环保和防汛抗灾意识,宣传人民治黄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被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
“今后,我们将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弘扬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全方位、多视角展示黄河流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讲好‘黄河故事’,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黄河博物馆馆长张怀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