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原州区:坡改梯“改”出乡村振兴“致富田”
文/图 本报记者 孟砚岷

秋日,地处六盘山下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坡改梯”项目区,层层梯田黄绿相间,美不胜收。田间道路纵横相连,平整土地上的玉米、土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呈现出一幅美丽山村图景。
“看这大豆和玉米长得多好,今年准有个好收成。”忙着收获的原州区河川乡郭家湾村村民鞠彩英高兴地说:“前些年耕地旱,靠天吃饭,耕作靠畜力,种了一料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
去年,村上实施坡改梯项目后,经过统一规划、综合整治,鞠彩英家15亩坡耕地变成12亩水平梯田,玉米亩产量增加200斤。
2024年10月,郭家湾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0亩,其中:建设水平梯田约8118亩,营造水土保持林面积约90亩,新建生产道路6.64公里。通过集中治理,当地森林覆盖率由32.71%提高到35.07%,治理程度由84.23%提高到91.82%,水土保持率由89.22%提高到94.41%。
原州区水土保持工作站负责人表示,自坡改梯以后,大型农机都可以进入耕作,既节省劳动时间,又降低生产成本,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大幅提升。
在原州区中河乡小沟村,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通达,河道两侧干净整齐。“从前这里坑坑洼洼,杂草丛生,防洪能力不足,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村民王宁看着门前村庄的变化感叹道,“现在经过治理后,河道变宽了,村里的水渠也得到了修缮,灌溉更加便利,庄稼的长势也有好转,村民们的收入在稳定提升。”
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北麓,黄土高原中西部。除清水河谷川台地外,大部分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成为水流集中的通道。水流常年冲刷、切割土壤,侵蚀河床,吞食农田,造成该区生态环境恶化,并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
多年来,该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十四五”期间,新建旱作高标准梯田18.8万亩,对原旱作低标准梯田进行窄并宽、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宜机化改造,田面宽度达到10米以上,保水保土保肥功能全面提升,90%以上田块实现机耕道通达,达成了稳产高产的目标。
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截至2024年底,原州区共开展129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8.12万亩,建设旱作基本农田95.06万亩,营造水保林96.97万亩,种草18.53万亩,封禁治理65.82万亩,建设小型水保工程3977(眼、处)。秋家沟、里洼等10条小流域先后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河川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原州区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