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防汛添“利器”:国产智能装备终结“赤脚查险”时代

面对严峻的汛期考验,传统依赖人工赤脚感知的堤防查险方式将迎来科技变革。记者7月24日从一机集团获悉,该集团自主研发的堤防查险隐患探测成套装备已完成性能优化,即将运抵黄河堤坝进行关键性实地测试。这套集尖端探测技术与高机动平台于一体的装备,有望为筑牢汛期“安全堤坝”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套装备即将赴黄河实地测试。
在一机集团五分公司的车间内,整装待发的探测装备格外引人注目。整套系统由无人探测车、数据处理方舱、配电系统等四大部分构成。其中,担当“排险尖兵”角色的无人探测车尤为关键。它基于一机集团成熟的“超无梦”超级无人车平台研发,继承了坦克履带式底盘的高通过性和强悍越野性能,确保能在复杂堤坝地形中灵活机动。
“堤坝垮塌隐患往往深埋地下,肉眼根本无法察觉。传统的探测方式高度依赖人工经验,甚至需要巡查人员赤脚行走在坝体上凭‘脚感’寻找异常,不仅效率低,风险也大。”一机集团五分公司508车间主任武振亚介绍说,而这套新装备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搭载的探地雷达、瞬变电磁仪、弹性地震波探测仪等多源传感器。在快速普查模式下,无人车能深入堤坝现场,综合多种仪器数据,对地下潜在隐患进行快速解译与初步判断,并将关键数据实时回传至后方指挥方舱。“最深可探测地下60至65米处的隐患指标,这一深度探测能力在当前市场上具有显著优势。”武振亚特别强调,系统最终将生成详尽的堤坝探测报告,为专家和指挥人员制定抢险加固方案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依据。
据了解,该套堤防查险隐患探测装备是结合应急管理部“揭榜攻关”项目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采用分体式结构,具备实用、安全、可靠等突出优势,能充分适应野外堤防查险环境的严苛要求。一机集团通过与三峡大学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了装备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武振亚表示,此次黄河实地测试是装备投入市场前的关键一步。“我们将借这次实战机会充分验证装备性能。测试成功后,还将进一步优化设计,推动装备的低成本化,让这项科技成果能更广泛地服务于国家防洪减灾事业,提升整体科技防汛水平。” 随着主汛期的到来,这套“科技堤防”利器的表现令人期待。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通讯员: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