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煤海绽绿韵

春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远处连片的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铺展。光伏板下嫩草初萌,野花零星点缀,为这片土地注入盎然生机。待到盛夏,这里将展开一幅更为壮丽的生态画卷。
图为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神东联合当地政府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深邃的思想,历经时间洗礼和实践检验而愈显光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科学论断。多年来,在“两山论”的指引下,神东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生活更美好”为己任,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创新,开启绿色密码
绿色发展,关系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密钥。
20年间,神东累计实施生态治理606平方公里,开展生态研究2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破解了在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中进行生态保护的世界性难题,为矿山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践行。
图为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
保护绿水青山,要谋划长远发展,实现永续发展。2019年,国家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神东主动扛起“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责任,
面对生态和发展并行的双重挑战,神东坚持生态优先推进高质量发展,探索走好协同创新的路子,先后摸索出五大创新模式,成功探索出生态效益与发展效益双赢的“金钥匙”。 ——创新“碳资源”和“碳资产”协同发展模式,以绿色开采、清洁生产、低碳转化为目的开发“碳资源”,以生产减碳、生活低碳、生态负碳为途径开发“碳资产”。“双碳发展”模式的创新,让绿色转型有了“加速器”
——基于“时”“空”和“采”“治”协同,以采前防治期、采中控制期和采后营造期为“三期”,以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和中心美化圈为“三圈”创新的“三期三圈”模式,构建起了具有特色的生态安全图景,让其层层有保护,圈圈绿意浓。
——创新应用了“三水保护”“三级处理”“三种利用”“三水管理”的“四水统筹”模式,一套组合拳下来,成功破解了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的突出矛盾。
——创新“五采五治”模式,从5个维度辩证解决“采”“治”关系。时间维度上先治后采;水平维度上治大采小;垂直维度上采治互动;资金维度上以采促治;地企维度上以治保采,探索形成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神东模式”。
——结合落实生态治理要求,通过建设水保林、建设复垦林、建设景观林、建设经济林、建设碳汇林、保障公益林生态功能等“六林协同”模式,形成多维共建的“交响”绿色生态。
一系列创新实践和务实举措,护美了绿水青山,神东从“心中有生态”升级至“行中有生态”。
实干,铸就绿色丰碑
谷雨过后,正是矿区植树造林的好时节。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多年来,神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
水土保持工作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做好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就是发展生产力。
图为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人行栈道
神东积极开展大面积高标准的风沙治理行动,精心构建了以草为主,草灌乔结合的植被生态系统,形成稳固的生态防护屏障,累计治理流动沙地103平方公里;建设廊道式常绿林水保工程,形成大柳塔东山、西山和上湾C型弯“两山一湾”常绿林长廊42公里,营造常绿林约300万株,从行动上保障生态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不仅要青山常在,也要绿水长流。
寸草塔二矿煤矿沉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现场,生态灌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了做好节水优先工作,神东统筹用好矿井水进行生态灌溉,当前生态用水量占矿井水产生量48.5%。
一手补煤炭富集而水资源短缺的短板,向做好空间均衡,统筹水资源保护发力。神东用好生态涵养地表水水源,采取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措施,合计减少泥沙入河263.36万吨;用大气降水促进水土保持。在陡坡地、沟道、沙地、塌陷地、排矸场等地采取水保措施,种植樟子松生态林,沙棘、牧草等经济林,实现区域大气降水生态循环。
一手做好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建立高效沉淀过滤系统。每座煤矿配套建有预处理系统,主要处理井下收集的生产污水,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转移到污泥中,出水可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再回用于工作面生产和洗煤用水等。
在大力实施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下,如今,已满足了十万人生活、百万亩生态、千亿元产值的用水需求。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在“两山论”的指引下,神东的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看交通廊道,对周边10公里范围内进行生态修复与治理,对交通道路网络进行景观绿化;完成了阿大公路道路绿化、忽马线道路绿化等,治理长度约22公里,绿意铺展的生态纽带越来越长。
看河道沟道,坚持“源头治理、层层设防”的原则,在水源地沟道,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每年减少入河泥沙15.6万吨,让泥沙退去的河道沟道有了清澈新生。
看小区景观,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活环境,共建成公园绿地12个,营造了优美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这里,生态环境治理全方位尽显绿色“美颜”。
收获,见证绿色硕果
行进在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豁然映入眼帘,镶嵌在这片特殊的生态天地间。
图为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人工湖
在这里,态建设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绿化,而是结合独特地理位置和原生生态环境特征,建设了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布尔台生态示范基地、上湾红石圈生态基地,不仅让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与经济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区模式大放异彩,也让“绿色、科技、人文”的氛围更加浓厚,引领公司生态建设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在这里,生态建设还要突出一个“新”字,在零碳示范上全新“出击”,以“生产减碳、生活低碳、生态负碳”为目标,从“减碳、替碳、碳汇”三个方面形成矿区“双碳”实现路径,创新“开采减能”“洗选减电”“生活减热”“乏风减碳”等4种减排模式,“光伏发电”“风源供热”“余热利用”“太阳能浴水”等4种替代模式,“生态治理”“牧草产业”“设施农业”“微藻固碳”等4种碳汇模式,全方位推动矿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这里,生态建设务必着重凸显“和谐”这一关键要素。神东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积极探索生态工程、生态管护、经济林营造、农田复垦、生态文化等5项地企民共建共赢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将绿色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
播撒绿水青山的种子,收获金山银山的硕果。神东累计实施生态治理工程2500多项,植树4900万株,植被覆盖率由3%提高到66%以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行示范,为西部区域提供了生态和能源协同安全示范,为煤炭领域提供了资源环境协同开发示范。
如今,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神东将继续从春天出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续写好煤海与“绿色情缘”的生动实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