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中国粮食生产水足迹与区域虚拟水流动报告(1997-2023)》发布

【字体:      】     打印      2024-10-28 11:59      来源: 黄河网  

本站讯 10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历时近20年完成的《中国粮食生产水足迹与区域虚拟水流动报告(1997-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编写工作组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教授发布报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参加发布会。

《报告》系统解析了1997-2023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分布规律,分析了粮食生产过程中绿水(有效降水)、蓝水(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消耗过程和生产水足迹的时空异质性,探讨了由于区域粮食生产与消费错位导致的粮食区域调运现象,量化分析了伴随着粮食调运而产生的虚拟水流动过程与特征。

《报告》指出了在课题研究中发现中的系列问题。一是中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北方地区聚集,粮食产能增幅与水资源禀赋空间严重错位,粮食增幅前三位的省份均为干旱缺水地区。二是中国粮食生产水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空间差异显著。2023年粮食生产水足迹较1997年每千克减小0.358立方米,降幅达25.62%。三是“北粮南运”伴生的粮食虚拟水“北水南调”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2023年较1997年增加了449%。

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报告》表明,现阶段中国粮食生产用水面临水资源禀赋不足、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生产侧用水效率提升的边际效益递减、北方地区水资源和环境可持续性下降等严峻挑战。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科学降低粮食生产水足迹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

《报告》建议,应积极做好统筹蓝水(灌溉)与绿水(降水)利用、统筹实体水和虚拟水耦合调控、统筹国内和国际粮食虚拟水贸易、统筹生物-农艺-工程和管理节水措施“四大统筹”,实现粮食生产和消费全过程用水调控,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

赵兵表示,《报告》数据翔实、图表丰富、分析透彻,为系统了解中国粮食生产用水特征及面临的水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报告》的相关数据和研究结论,为其他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重要借鉴,希望中方相关研究机构和组织更多参与到全球粮食与水资源的相关议题中,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与水安全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案。

据了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粮食生产区域差异显著,北方地区水资源压力持续增大,对粮食安全构成重大挑战。基于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展粮食水足迹与虚拟水研究。本次发布的《报告》,是该团队聚焦中国粮食生产、消费与水资源利用互馈关系长期攻关的研究成果。


作者: 刘艳芹    责编: 郭旭帆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