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五水”联动 全力推动深度节水控水

【字体:      】     打印      2024-01-06 16:29      来源: 黄河报·黄河网  

  20231128日,由中国灌区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经验交流会暨中国灌区协会2023年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上,内蒙古河套灌区被中国灌区协会授予“节水型示范灌区”称号,成为此次被授予该称号的全国19个灌区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得该称号的灌区。 

  20236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巴彦淖尔时指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为河套灌区农业用水作出了重要指示,提供了根本遵循。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作为全市“1号工程”高位推动,全面打响了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近年来,河套灌区把节约用水摆在首位,统筹做好节水、管水、用水、治水、兴水“五篇文章”,全力推动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落地落实。 

  第一篇水文章∶坚持合理节水 

  一是全面推进工程节水。实施完成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43.42亿元,灌区引黄用水从52亿立方米下降到46亿立方米。完成了水权转让一期工程,工程投资18.6亿元,实现节水2.3亿立方米。启动实施了盟市间水权转让二期工程,工程投资23.13亿元,规划节水2.1亿立方米。高标准实施“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8.4亿元,规划节水1.48亿立方米。 

  二是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项目。将引黄滴灌高效节水项目纳入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河套灌区引黄滴灌水源规划》,着力建设河套灌区引黄滴灌高效节水示范工程。2023年,全市完成了水肥一体化项目7.2万余公顷。稳步推进《河套灌区黄灌区引黄滴灌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全市深度节水控水各项任务落实。抓住巴彦淖尔市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契机,筹措引导资金790万元,带动涉农涉水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6个引黄滴灌试点,覆盖面积3173公顷。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引黄滴灌建设,在引黄滴灌水源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深度参与。 

  三是加强农艺节水推广。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指导,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规模,大力推广集中连片种植,改变不同作物分散种植方式。 

  第二篇水文章∶坚持精准管水 

  一是强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健全完善河套灌区用水总量管理体系,将引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旗县区、苏木乡镇、基层用水合作组织和用水户。实行用水强度指标管控,根据年度耗水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灌区春夏灌、秋灌、秋浇三个灌溉期的水量指标,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压减亩均用水量。 

  二是充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快用水计量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国管渠道重要引、退水口在线计量监测。通过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全天候远程监测渠沟道水位、流量和工程运行状况,有效防止跑冒滴漏。通过灌区信息化建设,加强取退水在线监测计量与数据共享,持续提升科学管水和节约用水能力。 

  三是提升输配水运行效率。进一步优化调整春夏秋各个季节农作物生产的灌溉时间和水量需求,将总干渠全年行水时间从218天缩短到183天,缩短了35天;干渠平均行水时间从140天缩短到133天,缩短了7天;分干渠平均从130天缩短到125天,缩短了5天。通过科学合理缩短渠道行水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输送水损失,切实保障灌区农作物适时灌溉和工程安全运行。 

  第三篇水文章∶坚持科学用水 

  一是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对全灌区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统筹抓好用水计划和供用水管理,严格落实“供够关口”。坚持精打细算、精准配水,着力打造灌区供排水管理新模式,着力推进供水适时、配水计划、节水措施、用水服务、量水测流和排水控制的“六个精准”,全面提升供水服务透明度和保障能力。 

  二是推进引黄水权确权。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兼顾实际、稳妥推进”原则,依据“丰增枯减”原则和作物生长需要、种植结构将新的水文年度(20237月—20246月)农业直口引用水量按照春夏灌、秋灌、秋浇分配至各旗县区,颁发《河套灌区引黄灌溉用水证》,将26.246亿立方米用水指标分解到2761个直口单元,实现灌区农业引黄供水直口渠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用水“总量控制”,不断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三是实施水权到户管理。在乌兰布和沈乌灌域实施了河套灌区水权到户管理试点项目,确权引黄灌溉面积5.8万余公顷,对461条直口渠的群管组织发放了《引黄水资源管理权证》,对16073个用水户发放了《引黄水资源使用权证》,实现了引黄水权的确权登记与计量管理,用水户能够及时掌握直口渠引水量、自己田块用水量和应缴纳水费,促进田间节约用水,实现了农业节水增产和生态改善等多项效益。 

  第四篇水文章∶坚持依法治水 

  一是改革灌区管理体制。实行农业水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调整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公益属性,将所属的7个分中心,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将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水费收入全部缴入财政专户,各项支出纳入预算,统一纳入财政供养体系,切实解决“以水养人”的问题,有效破解“体制节水难”的困境。 

  二是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定河套灌区国管农业水价调整方案,完成国管农业用水成本测算、成本监审、稳评、听证和水价定调价批复,并顺利召开听证会。按照水利部的总体要求,2023年在河套灌区永济灌域开展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建设。 

  三是精准核实灌溉面积。委托黄委相关单位开展灌溉面积精准核实和上图赋码工作,逐步建立“灌区一张图”,为水量调配、用水权确权和水费收缴“以量计费”打好基础。 

  第五篇文章∶坚持科技兴水 

  一是深化灌区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了“以灌区管理需求为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的新机制,推进“1+4+13”(1个科技试验中心、4个试验站、13个科研基地)科研基地建设,先后梳理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灌排管理、数字孪生关键技术、节水控水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加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扎实开展节水科研工作。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技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推动落实“北方引黄大型灌区现浇钢丝网片混凝土与保温一体化渠道衬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水利科技项目,不断提升水利工程防渗节水能力。开展节水和生态环境科学研究论证,对河套灌区生态功能需水量、农业灌溉用水量和节水控水量的良性发展动态关系开展深度研究,找准节水控水和保障生态安全的平衡点,实现农业节水与生态安全双赢局面。 

  三是全面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加快构建河套灌区“智慧灌区”综合应用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逐步实现灌区管理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应用服务智能化、决策支持科学化,全面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作者: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