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助力陕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助力陕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本站讯 近日,《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
《规划》提出,到2025年,秦岭、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功能初步恢复,消除国控考核断面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美丽陕西”建设明显取得进展。《规划》同时展望2035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更加普遍,“美丽陕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4个领域23项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7微克每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9%;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9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比、能源消耗降比分别达18%、13.5%,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6.5%。
《规划》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盯“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目标,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减污降碳和高质量发展为关键抓手;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保护秦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三项重点工作;强化监测、执法、信息、科研四方面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五元共治”大环保格局。
在任务设置上,《规划》着重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革要求,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努力实现统筹协调系统保护。在重大工程项目设置上,《规划》立足陕西实际,以目标导向为引领,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用结果导向倒逼任务落实,推动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 (刘艳芹)
编辑:齐欣然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