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蒙水文局全力开展内蒙古河段数字孪生河道地形测量工作

本站讯 为加快推进黄河内蒙古河段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提升凌汛防灾能力和水资源管理水平,日前,宁蒙水文局全面部署开展黄河内蒙古巴彦高勒水文站至喇嘛湾大桥河段数字孪生河道数字底板测量工作。
本次测量是宁蒙水文局迄今为止最大测量任务,测量河段长490千米,测区面积达2047平方千米,要完成全河段厘米级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正射影像(DOM)、倾斜摄影模型(MESH)及BIM单体建模测量工作。
为保证测量工作高质量快速推进,宁蒙水文局明确分工和责任督查督办:由主管局领导统筹协调,巡测队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与技术对接,各测量人员分组进行外业作业。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关于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数字孪生建设河道地形测量的通知》和《黄河内蒙古河段数字孪生建设方案》实施,以获取高精度、全要素的河道地理信息数据,为数字孪生黄河提供坚实的数据底板,确保项目高效推进。项目组目前整合抽调全局无人机、无人船、测船、作业车辆等35台(套)和业务骨干30余人,组建了2个外业水下地形测量组、4个外业航测组和1个内业数据处理组,分段同步推进开展。同时,山东水文局作为技术支援指导单位,进行技术指导与数据质量把关,共同保证进度、保障数据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截至8月27日,测量进度符合要求,各测量组每日上报工作进展,项目组按照“边测量、边处理、边提交”的工作机制,实行分阶段数据交付与审核,力求在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外业测量与内业处理任务。所有参与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与保密管理制度,确保测绘过程安全、数据成果保密。
此次地形测量不仅是对传统水文测绘业务的深化,更是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关键一环。通过融合无人机航测、无人船水下测量、倾斜摄影和BIM建模等先进技术,将实现河道地理信息的立体化、精细化表达,为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汛调度、生态治理和工程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宁蒙水文局将以此次测量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测量队伍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推动水文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