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河 守河 护河——2024年黄河防洪调度演练侧记

这是一场思维的风暴——面对“洪水”,他们科学研判、滚动调度,靠前决策指挥;这是一场激烈的角逐——“险情”危在旦夕,他们全力以赴、劈波斩浪,化身“水上长城”;这是一场能力的考验——大考之下,他们强化“四预”、不断创新,从指挥中枢到防洪前线,到处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5月30日,2024年黄河防洪调度演练拉开序幕。此次演练以移植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为背景,基于黄河干支流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平湖等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现状,依托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四预系统,重点演练了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调度方案和洪水演进模拟预演、滩区迁安、险情抢护与指挥决策等环节。
风呼雨啸,浊浪翻滚。据黄委水文局预测,7月18日至21日,黄河中游三花间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不考虑水库控制情况下,7月22日前后花园口站将可能发生30000立方米每秒量级的“洪水”。19日,黄委提前发布“黄河下游干流河段洪水红色预警”,河南“告急”!山东“告急”!
汛情就是命令!一时间,黄委防御局、水文局、黄科院、信息中心、黄河设计院等部门单位纷纷行动起来,计算多个调度方案和不同方案下的水库冲淤、淹没情况,对黄河下游洪水风险进行预演,对调度方案进行分析比选,开展洪水预演实体模型试验,保障通信网络安全……数字孪生黄河平台的实时化感知、精细化预报、精准化推演,为防洪调度智慧化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在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四预系统的支持下,“云端”的专家和决策者身在会场,却犹如置身滚滚大河之畔,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景式体验。最终,经过水利部、黄委领导和河南、山东两省防指云上讨论,方案2被选定,黄委防御局即刻下达“调度指令”。科学研判、精准调度、多方配合,这一系列谋定而后动的决策背后,是黄委多年来投身黄河保护治理的丰富经验和治黄科技进步带来的坚实底气。
演练中凸显科技赋能的,有数字孪生黄河的智慧涌流,也有基层一线对防汛新技术、新装备的深度应用。当以练为战的号令顺着电波,迅速传输至大河上下,各分会场人员早已集结到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们进入小浪底数字孪生系统,根据表面变形、渗漏量、渗压、坝顶裂缝等四方面监测数据,查看沉降较大的测点,确认沉降主要发生在蓄水初期,目前基本趋于稳定……”这是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在进行水库安全综合评判。
“我们根据‘东平湖北排泄流能力与闸门调度计算模型’复核调整了北排泄流曲线,已根据计算结果于7月19日8时提前开启东平湖陈山口、清河门、庞口闸北排入黄,预计可腾出近1亿立方米库容迎战本次洪水……”东平湖调洪演算模型是本次演练中的一个亮点,可完成多场景灵活构建,极大提升了预报调度预演一体化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豫黄安澜水灾害智慧防御体系正在高效运行,‘四预’一体化平台全面汇集防洪工程、班组、物资等基础数据以及水雨情、工险情、河势观测等监测动态数据……”河南省迅速启动河南黄河扁平化防汛指挥体系,开展黄河滩区82.61万人的“转移安置”工作。
随着“洪水”过程在黄河下游演进,水位持续上涨,沿黄各级加强了“防御力量”。7月20日8时,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实时流量”达到417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24年第1号洪水”。
“滴滴滴!”阵阵刺耳的警报声划破了主会场的沉寂。一时间,河南开封黑岗口工程“出险”!山东利津王庄险工“出险”!济南杨庄险工“出险”!淄博刘春家险工“出险”……
“嗡嗡——”机舱开机,起飞的无人机编队沿着河岸开展工程巡查,拉开了工程防守与险情处置版块演练的帷幕。嘹亮的黄河号子声、铿锵的手硪打桩声汇成一曲“交响乐”,抢险队员与大型抢险机械有效配合,争分夺秒地展开抢护。
演练现场,各类新技术、新装备悉数亮相:在空中——一架应急空中基站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呼啸而来,可快速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一架米-171直升机吊装铅丝石笼直接抛投至冲刷坑,与传统施工配合,实现立体抢险。在陆地——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往来穿梭,装配式反滤围井、涤纶石笼网兜等抢险新技术、新材料投入使用。在水下——由四旋翼无人机+无人艇+智能水下探测器+移动基站等组成的飞航一体化水下综合探测无人艇,实现了在黄河高流速、紊流多的复杂水流环境下,对流速、水深、水下地形的测量。
还有各类新型无人机编队+视频监控“一键巡河”,“智能石头”自动报警,全信息智能支持系统险情管理模块根据有关数据自动生成抢险方案请示文电……众多高科技手段、新技术装备加入防汛主战场,是治黄科技实力不断突破的结果,也见证着黄委始终如一的为民坚守。
“太精彩了!这次防汛演练组织得很好,现代化水平很高,特别是水陆空一体协同作战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在科技赋能加持下,我们打赢今年水旱灾害防御这场硬仗的底气更足了。”现场观摩嘉宾赞不绝口。
随着防洪调度演练的落幕,真正的汛期大考即将开始。全河上下将坚决扛牢保障黄河安澜的政治责任,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深入开展各项备汛工作,着力提高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