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古风吹过犁桥

古风吹过犁桥

【字体:      】     打印      2025-11-18 10:47      来源: 黄河网  

梨桥水镇位于安徽铜陵,我到达时已是晚上,找了一家民宿住下,便开始逛起了水镇。

古镇的夜景其实是差不多的,灯红酒绿,波光浓酽。

我住的地方就在景区大门口,早上醒来,信步走进古镇。

天上飘着细细的雨丝,青石板在雨中闪着光。

有些东西晚上是看不清的,因为灯光太迷离、太梦幻。晨光是真实的,古街的一切显露出本来的样子。

朱文公祠的飞檐露出清晰的轮廓,青灰色的瓦当排列整齐。木雕泛着温润的光泽,精美的雕花栩栩如生。

梨桥古镇是后来打造的,开发不过十几年,但它仿佛已存在了千年。

我去过不少新开发的古镇,那里的物件大多是新做的,没有一点古的样子。有的甚至是水泥做的,给人一种粗糙、简陋的感觉。

但梨桥不是,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水泥的影子。镇子虽是新造,但物件却是旧的。它们大都从各地搜集而来,安静地摆放在那里,仿佛等了你许多年。有的物件残破不全,但恰恰是这种残缺,更为真实和古朴。

一面墙垒着许多石门牌,上书“河东世家”“故乡书院”“徐氏家庙”等,多为原物件,个别是仿制,但仿得非常逼真。

大街小巷的道路都用青石铺就,虽粗粝,但平整坚实。

梨桥水镇有两条河贯穿。水是镇的血脉,清晨的河水格外清澈,泛着天光。屋子均临水而建,典型的徽派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耸立。

水镇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常春藤挂在门楣和窗户上,在深秋的风里半青半红。

东坡先生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梨桥水镇的设计者深谙其道,在黛瓦粉墙之角,闲栽几竿绿竹,一下子有了几分诗意。

一株绿色的芭蕉立在墙角,绿意深浓。一棵柿子树依偎在芭蕉身边,叶子落完了,红红的柿子点缀在芭蕉之间。

芭蕉和柿子,均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元素,芭蕉有蓬勃的感觉,柿子寓意成熟。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绝美意境。

昨天立冬,桂花应是谢了,但巷子深处仍传来缕缕清香。那清香穿越在楼阁间、连廊里、水面上,弥散在心头。

水镇有许多石桥,形态不一。有的造型简单,由两块长长的青石架起;有的一半桥一半影,合成了一轮明月。

高高的石桥上,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拍视频,她手舞足蹈,忘了世界。

眼前这景象,自然会想起卞之琳的那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桥下过来一艘小船,两位工作人员用网兜轻轻捞着水中的垃圾。他们非常耐心,连一片浮叶都没有放过。转过桥是一座客栈,一个小伙子把门前红榉的残枝剪去。再往前是一个小商铺,一个年轻的姑娘在认真摆放菊花,雨丝沾在花瓣上,晶莹透亮。

小雨渐渐止了,旭日初升,红光映着小桥流水,映着粉墙黛瓦,也映在辛勤劳作的人们身上。

打造精美的东西并长存于世,要有匠心与精工,更要有长久细心地呵护。万物如斯,何止是一座古镇呢?


作者: 熊代厚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