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家乡的月饼车轱辘大

【字体:      】     打印      2025-09-30 10:03      来源: 黄河网  

院子里的八仙桌上,母亲早已摆好了拜月的供品:车轱辘大的千层月饼、被切成月牙儿一般的西瓜……月亮高悬,父亲领着我们对月虔诚三拜,感恩月亮保佑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平安、健康、幸福。

这是小时候西北乡下的中秋。

我的家乡甘肃省金昌市,安卧于河西走廊中段。这片土地盛产优质小麦,面是人们三餐四季的主食,也是所有节日当之无愧的主角。车轱辘大的千层月饼,便是中秋节家乡独特的面食风俗。月饼直径约五十厘米,厚约十五厘米,足有十几千克重,需要几个人合力才能入锅、出笼。小时候,每逢下雨,我们总爱踩着水唱童谣:“天爷天爷大大下,月饼蒸上车轮子大,老汉吃上乐哈哈,小伙吃了炕压塌。”

记忆中,中秋做月饼,是仅次于蒸年馍的大工程。中秋节前几天,母亲用温水将小米酵头泡成糊状,发酵后作为引子,和进面粉揉成面团,静候面团醒发。醒发后的面团再次掺入面粉揉匀,继续醒发。反复醒发七八次,待面团蓬松成蜂窝状、体积膨大到快要占满整个案板时,倒入胡麻油,撒上白糖,然后用力揉面。

面团揉匀后,母亲将其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开始擀面饼。擀好的面饼抹上胡麻油,涂上褐(炒熟的胡麻粉)、赤(红曲粉)、橙(红花粉)、绿(香豆子)、紫(玫瑰酱)、黄(姜黄粉)。一般来说,底部为褐色,顶部为黄色,寓意皇天后土。面饼叠摞六七层后,用一张大面皮小心包裹起来,入笼醒发。还有一种做法,是将面做成花瓣的形状,从大到小摞六七层,使之呈现“莲花宝座”模样。

灶上的水早已烧开,父母合力将月饼放进蒸笼。

最后一道工序,是装饰蒸熟的月饼。母亲说,点24朵花,代表天干地支,二十四个节气。大而圆的月饼上盛开着红艳艳的小花,寓意欢乐吉祥。

留下最完美的月饼拜月,其余的切成小块,拿去走亲访友。切成块的月饼从侧面看五彩缤纷,如一道道彩虹。咬一口,松软香甜,油而不腻,让人无比满足。

时光悠悠,如祁连山脉般绵延不绝,车轱辘月饼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它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金昌人情感的寄托、文化的传承。如今,家乡的车轱辘月饼外形和口感都更为丰富。中秋节前后,如果您来到我的家乡,会发现大街小巷处处弥漫着诱人的香味,那香味像一张甜蜜的网,温柔地罩住小城。

中秋夜,我们把月饼和水果摆于供桌,学着当年父母的样子焚香、拜月。月光轻抚月饼,也轻抚每个人虔诚的面庞,每个人的眸子里都漾着幸福。


作者: 吴玉琴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