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蓝制服

1968年初,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应征入伍。经过严格的体检、政审、家访等程序,在全镇几百名男青年中,我成为接到入伍通知书17人中的一个。17岁的我第一次流下了开心的泪水。
临行前,同学们的祝贺、亲戚们的问候、父母及长辈的叮嘱不绝于耳,家里像过年般热闹喜庆!与我一起接到通知书的向尚叔和杨新旺同学提议我们仨拍照留念。那个年代,全镇只有一家照相馆,且只能拍黑白照,但照相是当时非常奢侈且时髦的事儿,照张相不容易,照相人的着装形象十分重要。他俩早早准备好了要穿的衣服,我却为自己的服装犯了愁。因为家境贫寒,从我记事起,穿的都是缝缝补补的旧衣裳。在这窘迫的当口,母亲决定去借二舅的蓝色棉制服。二舅成家晚,置办过好几件相亲用的衣服,其中那件蓝色棉制服是他最喜爱、最珍贵的礼服,平时从不舍得穿,只有年节才上身,是压在箱底的贵重物什。到二舅家,母亲嗫嚅着开了口,二舅听罢借衣服的缘由,毫不犹豫地将蓝制服包好,郑重递到我手上说:“孩子能参军,是大事喜事,照相穿这最好,全家人都长脸哩!”一句话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二舅的蓝制服好像为我量身订制的一般,十分合体。镜中的我,身姿挺拔、满面笑容,这神气自信的模样,和战友们一起定格在了1968年初春!后来,我又穿着这件蓝制服到县城,换上了绿色的新军装,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跨越!
二舅名叫刘玉,偃师市高龙镇铺刘村人,生于1922年,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三,按男丁排行老二,所以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二舅。小时候,二舅家里也较穷。大舅、大姨、二姨和我母亲相继结婚离家后,只剩二舅一人照顾外爷外婆。家里家外、田间地头,三口人的家务、农活一年到头干不完。忠厚善良的二舅从不惜力,亲朋邻里的活计也总要搭把手,一度误了自己的婚姻大事,拖到年近四十才成了家!
二舅是个至纯至孝的人。小时候,我住外婆家比较多,对二舅的孝心耳濡目染。外爷从外面回来,二舅总要给他拍打一下身上的灰尘。晚上,他先把二老的床铺好,便盆放在床下,老人睡下他才肯离开。外婆缠过小脚,行走十分不便,走亲串友,二舅必亲自接送。冬天滴水成冰,二舅隔几天就要烧上滚烫的热水,给二老泡脚剪趾甲。外出赶集赶会,总要买回最绵软香甜的吃食给牙口不好的二老。
二舅乐善好施。不管是街坊邻居,还是亲戚朋友,能帮的总会尽力帮,对兄弟姐妹家更是如此。母亲排行最小,二舅比她大八九岁,对母亲这个小妹格外疼爱,只要是我家的事,他都义不容辞扛在肩上,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地去真干、快干、实干、苦干!我家最多最难最苦最累的事莫过于修院子、盖房子。父母成家时,一贫如洗。他们白手起家,十几年间,先后修了两处院子,盖了15间大小不等的房子。这15间房,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二舅的心血和汗水。每逢我家遇到大事难事,二舅总是第一个到场排忧解难。印象最深的是二舅来我家盖房打坯。豫西农家,打院墙、砌房墙大多用土坯。这是个下力活儿,更是个技术活儿。二舅先把模具摆好,撒把草木灰,防止粘台,然后将和好的泥装满模具,用双脚前后荡平踩实,再掂起石杵均匀地击打两遍,确保土坯密实,最后,用后脚跟打开开关,抬起模具,将土坯搬起,一个个、一层层码起晾干备用。打一个完整的土坯,他大概只要三五分钟时间。看着二舅打坯轻松自如、娴熟流畅的样子,我也忍不住想试试,结果,掂起石杵还没打两下,就将石杵砸在了自己脚上,疼得我差点哭出来。二舅马上过来抱住我的脚,用嘴吹了吹说:“没事没事,你还小,长大了就会打坯了。”
妈妈带我回外婆家小住,二舅得闲就抱着我,爱不释手。稍大一点还让我和他一起睡,我小时有尿床的毛病,他也不嫌弃。记得有一次,他刚在前院修了一间新屋,里面都是新家具、新被褥,我一看就想在那里睡,妈妈死活不让我去,二舅二话不说,抱着我就走。结果,我把二舅的新被褥尿得湿漉漉的,妈妈气得抬手要打,二舅却挡在我身前说:“没事,没事!晒晒就干了!尿床的孩子聪明!”
十岁那年,二舅带我去洛阳龙门煤矿拉煤。铺刘村距龙门三四十千米,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算是第一次乘马车旅游!舅舅赶着马车,我坐在上边欣赏着沿途风景,每过一个地方,二舅就给我讲这里叫什么名字、什么来历。火神凹、牛水沟、庞村、李村这些村庄,都是那次旅途的记忆。当晚,我们就赶到了龙门煤矿。次日,天不亮就去排队装煤。装好煤,二舅把车停好,带我先在温泉池洗手洗脸。温泉池云雾蒸腾,好像仙境胜地,水清澈透底,水温很舒服,我捧起水把脸洗了又洗,一点儿都不想离开,甚至想立刻跳进去洗个澡再走!二舅又带我去看龙门石窟。由于年纪小,第一次在那么高的悬崖峭壁上看河对岸雄伟高大的佛像,既神奇又震惊,还有一点点敬畏的胆怯。看完石窟,二舅带我在附近小布棚子搭的店里买了一碗羊杂汤,把外婆给我们带的烙馍往汤里一泡,味道美极了,对我来说,那真是一顿大餐啊!羊汤醇厚浓郁,香气扑鼻,此后每每想起,仍垂涎欲滴,以致一生都对羊杂汤情有独钟。
拉煤路上,二舅还给我讲了一些故事,记忆最深的是关于他的两件事:一是他小时候,日本人进到铺刘村,非要他带路,他坚决不肯,日本人要用刺刀刺他,幸亏被村民及时阻拦,枪刺从他两腿间穿过,万幸躲过一劫,被村民誉为少年英雄!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皮定均领导的豫西革命根据地有部队要紧急转移,留下一些伤病员住在外婆家。二舅天天给伤员们洗脸洗衣,包扎伤口,喂药喂饭,直到伤病员们被安全转移。这两件事让我始终对二舅保持崇敬之心,正是二舅的这种精神激励我坚定地穿上绿军装!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二舅义不容辞地投身到祖国大建设中。河南义马煤矿是那个时期开发建设的重大项目,二舅是第一批投入义马煤矿建设的积极分子。工作中他敢为人先,吃苦耐劳,冲锋在前,多次被评为勇者劳模。奖杯、奖状、锦旗、喜报、牌匾记录着他的功勋,激励着后人奋发前行。
1985年夏,我在洛阳开会期间,惊悉二舅患病。我请他到洛阳宾馆共进午餐,然后安排他到彼时最好的洛阳医专附属医院看病。由于部队纪律严,安排好后我就匆忙离开了。没想到,这竟然是与二舅的最后一面。1986年,二舅不幸在家中病逝,享年64岁。得到消息,我悲痛万分,号啕大哭!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良言善行,高尚品德,始终萦绕在我心中!二舅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恩人,待我如子,恩重如山,二舅精神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勇往直前,始终不忘来时的路。
愿二舅在另一世界吉祥平安!对他绵长的思念将会伴随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