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门前村的历史渊源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2025-09-10 09:18
来源:
黄河网

“古时大清河,往来客船多,停泊人上岸,连连点鱼锅。黄河夺清河,改道不分说,杨村入河底,举家迁顺德。旧日码头多,顺德生意火,灯笼高高挂,来者都是客。船家连声约,周家门前坐,边饮边看戏,半醉不知夜。”
这首流传于山东东阿县牛角店镇周门前村的打油诗,生动再现了往昔的繁荣景象。要说周门前村的历史渊源,就得先说说周家门前的这条河。
从春秋战国至宋之前,东阿境内的这条河叫济水。宋之后,济水改称大清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先后在河南和山东境内分成3股,后3股汇合,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彻底改变了这一带的水系格局。
周门前村以前叫顺德乡。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后,黄河河道成为贯通河南与山东的重要水运通道,往来船只增多,沿岸码头兴起。顺德乡的码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仍在使用。
水陆交汇使得顺德乡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许多人在临河处开设酒馆、客栈,为过往商旅提供服务。还有人自制帆船,以摆渡为生。
后来,一周姓大户迁居至此,在村北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客店。客店大门朝南,门前有一片空地,设有大型戏台。周边商铺林立,十分繁华。周家店很有特色,前院为酒店,设大厅、雅间及小型戏台。后院有多排客房。建筑为砖木结构,内部装饰十分考究。
周家店以诚信闻名,曾立下规矩:“凡船家在店内遗失物品,均由店家照价赔偿。若有旅客遗落财物,无论时隔多久,店家都要妥善保管并原物奉还。”此外,周家店价格公道、待客周到,深受南北客商信赖。
船家们在河上相遇,即便距离顺德乡尚远,也会隔空招呼:“周家门前见?”“不见不散,定要痛饮几杯!”久而久之,周家门前成了约定俗成的称呼,而顺德乡逐渐被淡忘。最终,村庄便以周门前为名,延续至今。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