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兰州空战纪念亭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匆匆出门,寻访兰州大空战的一处高射炮阵地。朋友曾告诉我:“在白塔山的东侧,有个兰州空战纪念亭,那里有抗战时期的高射炮阵地。”
烧盐沟
来到白塔山下,询问高射炮阵地的位置,知道的人不多。于是,便问兰州空战纪念亭的位置。一位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说:“从白塔山到不了兰州空战纪念亭。”原来,兰州空战纪念亭位于烧盐沟东侧的山头上。
20年前,我曾经去过烧盐沟。如今,很多细节早已淡忘。打开地图,查找位置。距离其实不远,但得绕到后山。
烧盐沟在白塔山东侧。这是一条狭窄的山沟,直通白塔山后山。路很好找,入口的电线杆上,有几个牌子,写着文庙、罗九公路。按照箭头指示,进沟。
烧盐沟,原先是城里居民进山砍柴时开辟出来的沟。在兰州方言中,烧柴也叫烧烟。久而久之,谐音为烧盐。还有一种说法,人们利用这里的硝土,烧煮熬盐,故名烧盐沟。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原先,两边山坡上有不少杂乱的民居。现在,很多人搬走了。过了白塔山社区,看见了路标。这里很安静,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山路弯弯
烧盐沟里的道路弯弯曲曲,汽车很少,行人更少。
四五分钟后,出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是罗九公路,另一条通往朝阳村。
兰州空战纪念亭位于朝阳村南面的山头上。此时,山路上只有我一人,不禁有些害怕,担心野兽出没。忽然,前面出现了高楼,我安下心来。
按照地图前行,终究还是不放心。想问问路,可是找不到人。走了一会儿,发现了住户,赶紧上前打探。一位女士说:“顺着山路绕过去就到了。”
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水声,寻声望去,原来有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瞬间,精神大振。绕过大弯,视野顿时开阔。这里有一个新建小区,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
高射炮阵地
四周寂静,我是孤独的登山者。
拐过弯,路边出现了一个院子,一个男子在院内忙碌着。我高声询问:“师傅,到兰州空战纪念亭怎么走?”男子手臂一挥,说:“顺着路走,不远了。”
我舒了一口气,总算没有走冤枉路。前行,遇到一位大爷,继续打探。大爷非常热情,指着路边的台阶,说:“上去,沿着路走。凉快得很,直直就到了。”我上了台阶,不一会儿,一条窄窄的林荫道出现在我面前。
走在林荫道上,顿感神清气爽。走了三四分钟,看到一个四面通风的瞭望亭。站在亭中,只见黄河如带、高楼林立、层峦叠嶂。
绿树丛中,有一座红色琉璃尖顶建筑。原来,这就是兰州空战纪念亭。离开瞭望亭,沿着小路前行,走了大约50米,就到了兰州空战纪念亭。
兰州空战纪念亭,是一座彩绘典雅的六角亭,台阶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南面台阶18级,指的是1939年2月20日、23日我方共击落日军敌机18架。面朝黄河的台阶上,有一块用俄文铭刻的纪念碑。纪念碑上铭刻着在兰州空战中牺牲的苏军飞行员英名,有罗曼诺夫、波拉基诺夫、司切帕诺夫、郭尔皆耶夫、伊萨耶夫、雅士、马特、古力芝等。
站在亭子中,可以眺望到中山桥。据说,这里是当年的防空炮火阵地。此处架设了一座苏制大口径高射炮、一门德制苏罗通高射炮,配备了若干高射机枪,形成了立体防空火力网。
1937年12月4日,11架日机飞抵兰州。白塔山上,高射炮开炮阻截,揭开了兰州上空保卫战的第一页。1939年2月20日和23日,日军多次轰炸兰州,我方共击落敌机18架,其中有1架飞机为白塔山上的苏罗通高射炮击落。
抗战时期,兰州的黄河铁桥是西北国际交通线的咽喉。1937年至1941年,西北国际大通道为中国抗战前线输送飞机1200多架、坦克82辆、汽车2000多辆、火炮4300多门、机枪1.4万挺。为守卫西北国际交通线,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同日军进行殊死搏杀,先后击落日机近30架。
中苏空军将士,面对实力强大的日军,英勇奋战,顽强守护西北国际大通道。
今天,站在兰州空战纪念亭,一切安静祥和。硝烟散尽,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