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雕在石头上的绥德

【字体:      】     打印      2025-08-12 15:53      来源: 黄河网  

“黄土高原古韵长,绥德古城美名扬。千狮百态传神韵,石雕之乡永流芳。”绥德地处陕西北部,榆林市东南部,位于无定河、大理河的交汇之地,隔黄河与山西吕梁相望,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陕北旱码头”的美誉。走在绥德的大街小巷,只见石狮神态各异、石牌楼精巧美妙、石魂广场雄浑霸气、石版画古朴苍劲。

绥德,享有“石雕之乡”的美誉。石雕,是绥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石雕之乡

绥德县城中心,有蔚为壮观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长217米,由21块精美的石刻题字和一幅浮雕组成。每块石刻题字都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字迹苍劲有力,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长15米、宽4米的“秦汉名邦”石刻格外引人注目,乃清代康熙皇帝御赐。石刻下方的“秦蒙宁晋”商贸通道浮雕,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商队穿梭往来的场景。这些石刻文化底蕴深厚,见证着绥德古城的历史变迁与商贸繁华。

石魂广场

摩崖石刻长廊的旁边,是绥德的石魂广场。远眺,一对巨型石狮映入眼帘。这对石狮高达19.5米,直径11米,狮子口能容纳十多个人。石狮高大威猛,是近年来陕北最大的石雕作品。雄踞的石狮俯视大地,身后有石狮图腾柱、照壁等。这些作品彰显着绥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石雕技艺。

千狮桥

陕北高原自古干旱缺水,倘若城市有河流穿过,那就是此地人的福泽。无定河从北向南一路欢歌,大理河由西向东川流不息。绥德城内两河环绕,因而绥德是山城,也是桥城。众多的桥中,气势最宏大、建筑最精美的是千狮桥。该桥双向四车道,桥上雕刻了1008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石牌楼

绥德县城东南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石牌楼。这座气宇轩昂的石牌楼不仅是绥德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而且是陕北石雕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历代的石牌楼一般为三门四柱,而这座石牌楼为五门六柱十九楼双面单式结构,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绥德石牌楼每个数字都有讲究,五门敞宽广之胸,取意中兴之门、走向世界之门。六柱展广袤之臂,蕴含大顺之意。十九楼中,十亦为一,一元复始,气象万千;九为多多益善,欣欣向荣。石牌楼长36.9米,高16.9米,由1118块石料精心组装而成,总重量达400余吨。整座石牌楼大楼小楼互帮互衬,左楼右楼比肩并列,前楼后楼有呼有应,既庄严肃穆又和谐统一。

东汉画像石

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位于绥德县城疏属山之巅。汉画像石素有“绣像的汉代史”“石质史书”之称,具有极高的价值,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

绥德本地盛产的页岩面平如纸、薄厚均匀。先民以其为原料进行创作,墨线勾样,浅刻浮雕,然后施用朱、绿、赭、白等色绘制而成。主要内容有狩猎放牧、农耕植禾、楼阁庄园、军事征战、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宴饮庖厨、舞蹈百戏、纪年墓志等,真实再现了东汉时期塞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风貌和民俗民风。从汉画像石中可见,绥德石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独立技艺和产业形成于秦汉时期,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作者: 白英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