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江南行走速记

【字体:      】     打印      2025-07-24 16:14      来源: 黄河网  

小梅山

去年凋零的花瓣,在不惊动时空的前提下,重返枝头。

花开花谢间,省掉多少呻吟的病句和无用的赘述。

这里没有废话连篇的谎言,也没有虚假的消息从缝隙里传来,只有不老的传说和向上生长的绚烂。

范蠡来过了,西施来过了,苏东坡来过了,没有留下姓名的先人和行走在低处的肉身也来过了。

现在,终于轮到我了。轮到我来细嗅梅花荡人心魂的芬芳。轮到我站在楼台将太湖优美的曲线尽收眼底。轮到我抓住流逝不尽的云,摁成纸上浮想翩翩的诗句。

湖水涌动如有声的训诫,梅花寂静如无声的教诲。

我携带一生难以熄灭的热情,以及无处安放的长短句,来会晤这片天地,把自己置身于山水之间,放牧心中的词语和梅花。

那一刻,一定被什么不可言说的东西击中了,不然站在香气的旋涡,我不会感到一阵幸福的眩晕。

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玉蝶、绿萼、朱砂、宫粉。

我得蘸着最高洁的那抹光写下它们,好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从字里行间,依旧能品出它们纵横一世的疼和美。


太湖的夜晚

日光退场,夜色凯旋。

我们牵着一条语言的路径来到太湖,来到诗歌与梦提前抵达的地方。透过清凉的夜晚,事和物在心底慢慢显影。

我们看见月亮湾、彩虹桥、游人、远处的灯火;看见一座湖不朽的荡漾,袒露的魂魄;看见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蓝图。

这夺目的夜晚,胜过多少孤芳自赏的文字。

我们聊世间的沉浮,聊亦冷亦暖的人生,也聊擦肩而过的爱恨。

终于,我们绕过现实的细枝末节,聊到了诗歌,她的偶然与必然,她的希望与绝望,她的癫狂与低迷……她太湖一样深邃的未知领域,勾起人探索的欲望。靠近她,心潮澎湃;离开她,又怅然若失。

但那永不消退的激情,湖水般拍打我们的生命。

美好的,忧伤的,歌与哭的,倔强中带着几分不甘的,甚至一厢情愿的。

但太湖有足够的耐心酿制一帖暗香浮动的琼浆。

让风物沉湎于柔媚的源头,让目光沉湎于惊艳的美学,让欢喜像枝条来回抚慰人心。


大唐贡茶院

一座虎头岩,小半部大唐史。

吹过盛唐的风还在吹,吹绿了顾渚山上的紫笋茶,吹皱了杯盏浮沉浮的往事。

茶香源于山野,兴于民间,盛于唐代。

品茗,赏戏,揽月,吟诗。春来,看茶花遍野;秋去,看流水背负枯枝逍遥而去。

世上的好日子,转眼就是一千多年。

一座座建筑,用砖石榫卯的虚实,在山坡留住辉煌的人间。

一部《茶经》,用芬芳为文字验明正身,一杯茶曾被大唐捧在掌心。

这些来自山间的朝霞和云雾,在沸水中释放骨头里的香,抚慰了一个又一个疼痛的胸口。

这茶盅里缩小版的山水,隐匿一派田园的大境界。

时光越喝越醇厚,世事越喝越凉薄。

一个人的不安,就这样一口一口被浇灭。

一个王朝的孤独与寂寞,就这样一盏一盏呷干泯尽,见底清零。


太湖走笔

穿过历史,太湖就能照鉴古今,容纳世间风云和山川。

清澈的湖水养育庄稼、草木,也能养育希望与民心。

依湖而居,择水而憩,先民的智慧代代流传。一座湖与一片天地携手共进,在光阴里永结生态良缘。一种畅达致远的情怀,自然而然融入城市的血液及品格。无论科技如何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如何加快,淡定从容的太湖总能从时间和空间上舒缓焦虑紧张的心情,让忙碌的步伐在惬意中放松下来。

因此,太湖是太湖人永无止境的恩泽,也是天下人莫大的福气。

11月9日,当我第一次领略太湖的辽阔,就相信了那些被丰沛情感浇灌过的文字。

风姿绰约的风物,平缓温婉的水域,苍茫邈远的湖岸线。

太湖以超然物外的气质,屏蔽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深临这种通透达观的意境,领取大自然温暖的馈赠。

就是为了站在岸边,像一颗寂静的树,接受湖水的推敲和锻造。


在太湖楼登高望远

坐拥湖光山色的太湖楼,在山顶建造一门旷世的美学。

一层是天时,二层是地利,三层是人和。

层层叠叠的坚定,加固了众生心中峭拔的形象。

要一步一步垫高胆识、品行、胸怀、格局,才能攀登一座楼的高处。

人生快意莫过于登高望远,一睹祖国的大好河山。

城市里,写字楼、医院、学校为生活骨架,公园与河流点缀其间;村镇旁,田野铺四季底色,道路连屋舍与远方,工业园区于城乡交界融传统与发展,它们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共筑这方天地的锦绣与质朴。

湖水淙淙如信念,清风漫漫似坚持。

我这次来,除了完成一次眺望,还想找一些时间的证词,用一杆瘦笔扩容太湖新区的璀璨,勾画一副人文荟萃的图腾。

人间闪耀,日和光,都是灿烂的文字,许我三分才情,容我慢慢采撷,一凿一凿雕出这些贯穿心灵的爱和美好。


作者: 张静    责编: 胡霞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