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有花城

黄河母亲河出了晋陕大峡谷,在出口的地方似唱戏甩水袖一般,甩了个优美大弯后入河南,就此从三门峡一路向东奔腾,大河汤汤,孕育了洛阳、郑州、开封一连串几大古都,很直观,它们各个神奇精彩——洛阳牡丹花,郑州梅花、月季花和开封菊花,各个花团锦簇响当当,都是享誉神州大地的“花名牌”。
历来古都人文发达,华夏最早的贵族、王侯、皇家园林与豪绅、富商之私家花园竞相发展。在《诗经》《洛阳伽蓝记》记录当地园林繁盛之前,不可忽视的靓丽之“花”,就要说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绘——罐、缸、盆、钵、壶、瓶、碗、釜,等等,不同器型之上,褐色加白色与赤红,那迷人的四联花蕊似卷轴无尽,又四方扩张影响,实乃华夏民族最早的花崇拜。位于三门峡的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其大型文化展览就以“花开中国”为题。
花木培育与推广,凝结、沉淀着几世人的园艺水准。赏花、簪花、蓺花、画花,代表社会精神风尚的追求和升华。唐宋两代,牡丹盛极,“洛阳花”享誉中外。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生动传达了彼时盛况。今日洛阳牡丹节远比旧时富丽,“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月洛阳花满城,游人满城,汉服满城,大小街道,人车交织互动如舞大龙。白天的奔放热烈不必细说,夜间灯火璀璨,应天门广场和古街曲巷,簪花女子盛装拍照,再现周昉笔下《簪花仕女图》情景,亦真亦幻。我在洛阳博物馆对面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看牡丹,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远不是昔日推崇的“姚黄魏紫”可以概括。假如武则天从“明堂”出来走下神坛,步入花丛中,一准被惊呆而错愕万分。
宋代的汴京,得益于黄河分水而通畅的大运河过境,以及诸水绕城,有效调动了江南的米粮和各地物资百货集中,首都富庶空前,人口多达百万以上。当时的汴京不仅城市规模最大,帝制文明和文化建设也臻顶峰。开封古来好菊花。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菊: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玲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李清照清夜吟咏,为菊动容。“良辰乐事古难全……菊花人貌自年年。”苏轼从开封到杭州,出入各地,始终不忘秋来赏菊赋诗。直到今日,北京及北方各地国庆节举办菊花展,江南乃至南方许多地区11月多菊展,开封菊展因地制宜,每年10月中旬开幕,为期一个月。古城开封,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与蓺菊这两项乃千年大宋真传。二三十年来,在多次国家级菊花比赛中,开封蓺菊出类拔萃。
黄河花园口的得名,也是因为明代有过著名的“许家花园”。清末的京广铁路建设,在郑州依靠邙山山体过黄河,郑州借力发展,成了河南省会。改革开放使郑州成为现代化大城市,近年升级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1983年,月季花被定为郑州市花。从1994年开始,郑州每年举办月季花节,如今已满三十届。适逢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纪念,河南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之渠首所在意义非凡。这条新运河在郑州市区与黄河纵横交织,明显改变了流域的小气候。气候变湿润,更宜花木生长。即使是冬天,郑州市区枇杷开花,蜡梅开花,月季花和山茶花也竞相开放。地被草花争奇斗艳,原来江南才有的三色堇、菖蒲、洋菊,配上羽衣甘蓝、金盏菊在街心花坛冲寒开放,四季有花成现实。早春时节,大小公园举办的梅花展不逊江南。
“花经济”“蓝天白云经济”,这些都是过去不曾有的。从12月底开始热销的年宵花,将元旦新年与春节打扮得五彩斑斓、红红火火。
“千红万紫盈花市,尽是新春跃进花。修到年年花里活,白云山下好为家。”这是周瘦鹃前辈当年对广州春节花市的留恋与艳羡。改革开放前,中原地区哪里有花卉市场?现在河南人讲时尚,爱花养花丝毫不逊于南方。年宵花里的蝴蝶兰、红掌、兰花;北美冬青、南天竺、枸骨冬青;柑橘、柠檬、佛手和多肉植物,应有尽有。而且,各家各户向阳的阳台花团锦簇,花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