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行者无疆
——记黄河书法家耿自礼

行者无疆——记黄河书法家耿自礼

【字体:      】     打印      2025-03-04 10:13      来源: 黄河网  

他是黄河人,从事外业工作多年,足迹遍布大河上下。

他是全国知名的书法家,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三次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其中“全国书法篆刻展”两次,“兰亭奖”一次,在书法界凤毛麟角。

他的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等收藏。

他出版书法专著多部,《积庆续华章》获河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第七届优秀文艺成果奖。

他受邀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百花迎春》春节文艺晚会,并作为隶书代表在现场展示。

他,就是黄委职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物探院原工会主席、黄河老年大学原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河书法家协会主席耿自礼。

纵观耿自礼先生的人生轨迹和书法之路,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六个字:诚者、耕者、探者。

诚者

耿自礼,1963年生于滑县,幼承家训,学习书法,根基扎实。他现用斋号“积庆堂”即为延用祖上斋名。青年时期,他就读大学书法专业,师从周俊杰、许挺等名师,受教于张海、李刚田等名家,勤于临池,笔耕不辍。

他中等个头,面容清癯,笑容亲切。他的手特别大,好像为书法创作而长。谈起书法来,他滔滔不绝、两眼放光。

接触过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真诚。

真诚对待工作。他一入职就在黄委,从事物探工作,一出差就是三四十天,甚至几个月。他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真诚待人。自礼先生乃书法名家,但他保持初心,毫无架子。去年,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隶书楷书展区)在郑州举办,全国各地书法界同仁纷至沓来,他除做好接待工作外,每天都要到现场进行讲解,有时一天讲五六场。他热心公益,每有文化下基层、书法结对帮扶、文艺志愿者服务,都踊跃参加。他是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真诚从事书法艺术。对于书法,自礼先生充满敬虔。他研习书法几十年,真草隶篆行,皆有涉猎。他痴迷书法,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不管在青藏高原,还是在晋陕峡谷,他都带着书法碑帖,其勤奋是出了名的。

真诚用心读书学习。他有两处书房,积庆堂南苑和北苑,藏书千余册,涵盖史学、文学、美学、艺术等。他读书认真细致,每有启发,便标注、眉批。他考察大庆时撰写的诗词,对仗工整,合辙押韵,寓意深刻。他撰文并书写的《仰韶文明赋》,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广受好评。

他以诚做事,以诚待人,以诚习书,以诚为学。诚是他的品格和精神内核。

耕者

自礼先生是书法的深耕者。其儿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春节为乡亲们写春联,忙得不亦乐乎。几十年不断进步,屡屡获奖。近日,他的扛鼎之作,书法专著《联联不舍》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装帧精美、印刷精细的书法集,涵盖了自礼先生用隶篆楷行写就的百余幅书法精品。

自礼先生以隶书名世。他的隶书,走的是清秀一路。最早起步《曹全碑》,后从《礼器碑》的劲健、秀润中找到灵感,深得精髄,并多次在各类大展中获奖。著名书法评论家周俊杰曾评价:“当代写此碑之书法家,鲜有出其右者。”他并未止步,在名碑《张迁碑》《史晨碑》《孔彪碑》《华山碑》上下功夫,取其精华,逐步融合,形成自家风格。其隶书风格可概括为清雅、秀润、劲健、蕴藉、隽永。

自礼先生篆书起步较晚,大小篆皆有涉猎。近些年,他在大篆(金文)上用功颇多,他的日课中多隶书和金文。他写金文,上手快,入之深。金文古拙、厚重、朴茂、苍劲,但由于结体的规定性强和笔法的相对单一,容易写呆板。自礼先生能较好地把隶书的精髓融入其中,把金文写“活”了。看其所写金文,除保持金文风格外,多了一些灵动韵味。

自礼先生的楷书起步早,有童子功,儿时就打下坚实基础。其楷书宗法钟繇,精研黄道周、王宠等名家。自礼先生的楷书意韵纯正,清新、醇厚、简静。只不过他的隶书名气太大,楷书被掩。

他的行书以“二王”为基,杂糅颜、苏、米等多家,讨千家米,煮一锅粥。他的行书气韵贯通,疏朗畅达,不落俗套。

总的讲,他的书法,重传统、根子正、路子端,耐读耐品耐回味,隶篆楷行四体皆臻高位。

另外,他在涨墨和枯笔运用上也比较自如,这使得其书法作品更显生动和古朴。

探者

自礼先生是一位书法探索者。首先,无论写哪种书体,都根植传统,以经典的古代碑帖为范,先专注一家,然后广纳博取。其次,他不自满,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不断进取、不懈探索。

有些书法家成名后躺平,最后大浪淘沙,被时代淘汰。自礼先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从未停止探索。以其隶书创作为例,第一阶段,他以《曹全碑》起步,选择了走隶书的清秀一路。第二阶段,书写《礼器碑》,苦下功夫,反复临写,细品深悟,得以屡屡获奖,隶书名世。第三阶段,汲取《张迁碑》《孔彪碑》等名碑精华,融会贯通,渐成自家风格。如今,自礼先生依然不断探索。观其作品,一直有变化。这种变化是渐进的,且基于传统,自然生成。

自礼先生是一个成功的书法家。他的成功,离不开勤奋,更离不开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他的书法之路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一、书法创作要继承传统,坚持临写古代经典碑帖。二、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只有坚持和探索,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书法之路。三、避免走弯路。当代书法进入展厅时代,书法由过去书斋中的“读”(口诵其文,手楷其书)变为展厅作品。有些人为搏眼球,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夸张变形,以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这些其实是不可取的。纵观自礼先生的作品,不跟风、不急功,挂到展厅可观,印成集子可读。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书法热”一直在持续,为书法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时代呼唤大家精品,自礼先生六十岁出头,正处于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期。我们期待自礼先生创作出更多唱响时代、讴歌黄河的精品佳作,祝愿他的书法与时俱进、再上台阶。


作者: 耕夫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