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在时光褶皱里打捞汉字

【字体:      】     打印      2025-02-20 15:20      来源: 黄河网  

从漯河拜谒字圣许慎归来,总是有大美诗文有意无意地从心间流过,就像是解冻的黄河,那份清冷与莹洁,让人心有戚戚焉。夜来有梦,梦中一位长发灰衫的文士跟我说:“你不知道,许慎编著《说文解字》,除了纵览汉字史,遍寻地域风格各异的语言之外,他也曾观天象,读万物,踏遍九州乡野,从百姓的唇齿间、日用里,采撷鲜活的言语,揣摩丝丝丛丛、欲漂欲流的字意……”

多日来,那文士眉目如生,话语犹在耳畔。

那天,阳光明澈,一行人走进许慎文化园,眼之所见,耳之所闻,不是想象中的文旅名片,而是一处通连古今、滋养心灵的文化圣地。特别是古装扮相的导游,化身青年许慎和老年许慎的标志性讲解,颇有创意。依次走过六书广场、翰林阁、叔重堂、说文馆、故事长廊、字形牌坊、蟾桂山……绿树森森,古朴幽深,让人清心、静心,心生敬畏。这样的文化圣地,更适宜一个人或三两知己悠悠漫步,身心沉浸,细细品读。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多日来,王文娟在越剧《红楼梦》中的这句唱词,一直在心头萦绕。文字对人的恩养,不是父母胜似父母。自我们两三岁记事之后,从说话到为文,甚至在睡梦中、记忆里,都与语言须臾难离。字成词,词成句,句成话语、成文章,形成了人类的生命河流。从根本上讲,没有记忆的活不算活过,人与语言互为表里,语言是我们的生命样貌,是我们的精神面容,是我们灵魂的躯体。能与诗书结缘,与笔墨为伴,一路走,一路捡拾,对沿途遇到的万事万物看得准、记得清、悟得深,这是一个人莫大的幸运!

从“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红楼梦》,到《聊斋志异》《浮生六记》,还有《花妖》《我的楼兰》……汉字,流淌在华夏文明的滔滔江河;汉字,收揽着华夏儿女的慷慨激昂;汉字,收藏着千门万户爱恨情愁的细节。所以,英雄不死,真情长存,今人才能与古人对话。单从文学这个领域,许多人还不知道,这些生烟的美玉、含泪的明珠,都与许慎息息相关。

史料记载: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古文经学家许慎,淡泊名利、潜心学术,以系统而科学的方法,历时21年撰著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字典——《说文解字》,书中包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酒文化、音乐文化、鬼文化等,可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汉语的百科全书。秦始皇以剑锋划出文明疆界,许慎以笔锋勾勒文明基因。武力统一下的文字政策与学术建构中的文化统一,使汉字生生不息的青枝绿叶联结起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族群,让华夏文明代代传承。

不往远了说,就我们每一个写散文的人,谁没有与汉字亲如骨肉的私密经历?但凡有情有义、有思想的好文章,都有生烟的文字、带泪的辞章。而这些有生命会呼吸的文字,无不受益于许慎他老人家。

在许慎那里,文字是古井,吮地气而映天光,年年代代,汩汩不息。每一个活灵灵的汉字都是上千年的大树,卓越的思想为根,漫天星辰为果,餐风饮露,摇曳生姿。它们是诗、是画,也是音乐,谁能说这样的文字不是我们的乳母?在万丈红尘里摸爬滚打,伤了累了,一头拱进文字的怀抱。传承千年的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从内到外无微不至地抚慰我们,像娘亲的乳汁,让我们在哀号之后满血复活,再次出发。特别是当我们被命运的棍棒迎头痛击,文字,就会在我们筋断骨裂的伤口里发芽开花,成诗成文,让弱小的生命再次葳蕤,且有了悲悯与共情。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借以为生的汉字,是许慎从历史源流、民间烟火里一瓢一瓢舀出来的,每个字都带着草绳记事的清香,带着甲骨文的火痕,带着仓颉的鸟迹虫踪,带着大篆、小篆的灵动,回荡着“天雨粟,鬼夜哭”的绝响。漫漫人生路,正是这些有生命、有温度的文字,开了光一样在冥冥中护佑着我们。

许慎,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他完成了当今一个庞大的课题组也难以完成的丰功伟业。而今,正有多少汉学家、语言学家、演讲师和大大小小的网红,都在吃《说文解字》这碗饭。走进坐东朝西的叔重堂,迎门为汉阙造型,正面有许慎身平简介,背面是历代学者对他的评价,周边悬挂着许慎一生24个重要节点的国画。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和线装竖排的经学典籍依次摆放在展柜中,有布衣青年温声讲述许慎的生平事迹及其成书经过。可以想见,许慎当年孤灯自守,日复一日地堆垛手边的瓦当石刻,爬梳竹简帛书,清拣着承载过经史子集、山川大河、人类历史和海量的人迹、鸟兽草木的汉字,无论天赐还是人造,一颗一颗、一粒一粒,他都如获至宝。不闻窗外风雨,7500多个日夜,筚路蓝缕,案牍劳形,一字一字编撰出这15卷、540个部首,包括异体字总共10516个字的《说文解字》,成为后世汉字的滥觞。遥想当年,谁人为他立黄昏,哪个问他粥可温,酷热的夏天,谁曾为他打扇;滴水成冰的寒冬,谁曾为他拢火盆,多少生命细节,满满地溢出了叔重堂!

在漯河这片古老的土地,许慎没有见过贾湖遗址的骨笛和一同出土的古文字,但8000年前的刻符与许慎收集的文字隔空相望。不远处的舞钢深山老峪中,2000多处大金乌、小金乌等多种象形文字的摩崖石刻,也与许慎同在。正是得到了这片地域古老文明的滋养,才华横溢、浪漫而有韧性的许慎硕果累累,以一部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的《说文解字》,烛照历史,温暖天下,造福于民。


作者: 曲令敏    责编: 胡霞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