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无名者
——读《没有名字的人》
大地上的无名者——读《没有名字的人》

“每一棵菜都没有名字,每一个人都在尽力生长。”这是印在《没有名字的人》封面上的一句话。这本书是“网易人间”主编的一部非虚构作品。
这世间大多数的人,都不过是尘世里的沙,被风一吹就消散了,不会在时间里留下痕迹。
而文学,非虚构文学,却可以让转瞬即逝的故事得以流转。
“人间the Livings”自2015年成立,迄今阅读量已经1000万+。《没有名字的人》结集了其中的15个故事,作者包括贾行家、王选、团子、子禾等,大都为青年作家,作品主题也以描述青年人的生存状态为主。
首篇《在大山尽头顶仙出马》,作者贾行家。这是一篇“东北巫术拾遗”。作者讲述了晚清以来流传在当地人中间的故事。比如,四英姨关于人世最初的记忆都和饥饿有关。她记得小时候家里供奉着“大仙”,人们祈求“大仙”保佑风调雨顺。这些讲故事的人,犹如村头大树下爱讲古的白胡子老爷爷,熟悉这旮旯从前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在一问一答之间,村庄的道德伦理、人际守则,悄然完成了代际的传递。
这本集子所讲述的人们,大多数住在村庄或小镇里。从未离开过村庄的青年、因买房而耗尽心血的夫妇、为争取更大利益而独咽苦果的“钉子户”……还有,不被“看见”的母亲。母亲是被家庭生活剥夺了时间和空间的妇女的典型,她仿佛小村田间地头的一株植物,后来转身变成了小镇工业园里的一颗螺丝钉。无论何时,她都把自我交给家庭,慷慨而干脆。
中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来自农村,这些故事所呈现的生活场景,即使不是这一代的,也至少是前代的。村人和镇民没有财力、也没有能力走出他们生活的那一方小天地,只能“坐在小镇造就的光阴里,朝着外头张望”。当然,有些人走出来了,他们后来怎样了呢?
这部集子收录文章最多的作者是王选,共收录了他的三部作品。从甘肃天水走到都城北京,“85后”作家王选的经历,就是当代青年“北漂”的一个例子。
《六指》和《流动的麻村人》描写了西北边陲小镇人们的生活状态。《进了南城根,没人知道我是谁》是王选的“北漂”经历。“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是这个城市的漂泊者和寄居者?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在某个大梦初醒的深夜依然感到生活的寒意?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穿过长长的巷道时有长长的梦想。”一长串的发问,叩击着每个读者的心。“我是他们。他们也是我。”“我们只是用不同的形式在窄小的出租屋,过着千篇一律的日子。”北京那么大,何处能安家?而王选近年声名鹊起的表现,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扎根大城市,是可以实现的梦想。
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一首老歌:“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们是梦想家,即使飞不高,也不肯停歇。
一切叙事都在悄然成为历史。这些故事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滴,它们是时光的挽歌,是个人生命史的记忆留痕。
众生无名,我们就是他们,是这个时代沉默的大多数人。文学让沉默者的故事,传唱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