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与黄河的冰雪奇缘

【字体:      】     打印      2025-01-09 15:43      来源: 黄河网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黄河,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母亲河,以其独有的方式,见证历史的沧桑, 记录时代的变迁。

进入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黄河开始慢慢换上冬装。河面先是泛起一层薄冰,宛如一层透明的纱,轻轻覆盖在母亲河的身上。随后,这些薄冰逐渐增厚,形成了一块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冰凌。它们或晶莹剔透,或棱角分明,宛如大自然的杰作,静静地躺在河面上,等待严冬的进一步雕琢。

当第一场大雪悄然降临,黄河两岸银装素裹,一片洁白。这时,凌汛的序幕悄然拉开。冰凌开始在河水的推动下,缓缓移动,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宛如一首悠扬的冬日赞歌。

对于黄河沿岸的百姓和黄河人来说,凌汛的到来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冰凌的堆积可能会堵塞河道,引发洪水,对沿岸的农田、村庄造成威胁。而机遇在于,凌汛期间,河面冰封,为捕鱼、滑冰等冬季活动提供了绝佳的场所。于是,每年凌汛期间,黄河人和沿岸的百姓更加忙碌,一边加固堤防,防御洪水,一边享受封河带来的乐趣。

在黄河沿岸的村庄,有关凌汛的故事代代相传。那一年,寒潮来得特别早,河面上冰凌堆积,河道几乎被完全堵塞,村民们心急如焚。面对险情,村支部书和老李带领村民,冒着严寒,夜以继日地加固堤防,清理冰凌。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及时处置了险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那以后,村民们对凌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与母亲河之间的这份“冰雪奇缘”。

老李是河务局的老职工,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对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个寒冷的冬天,老李巡查完堤防后正和乡亲们在岸边烤火取暖。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沉闷的声响,只见一处较窄河段的转弯处,河面卡冰,水位骤涨。

“不好!是流凌!”老李大喊一声,立刻跑向岸边。他深知情况的严重,一旦冰凌堵塞河道,形成冰坝,水位将迅速上涨,甚至会冲毁大堤,淹没村庄。

乡亲们也慌了神,纷纷拿起工具,准备应对险情。面对汹涌而来的冰凌和不断上涨的水位,老李带着乡亲们拼尽全力,用沙袋、木板等物品筑起了一道简易的防线。“快,往高处跑!”老李大喊着,让老弱妇孺向村后的山坡上跑……

还有一年,村里的一个小伙子在滑冰时,不慎掉入冰窟窿中。消息传开,村民们纷纷赶来救援。大家齐心协力,用绳索、木棍等工具,最终将小伙子成功救出。

这些发生在凌汛期间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坚韧与智慧,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防凌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科技的应用,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凌汛发生的时间和规模,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御。

如今,在黄河沿岸,各种现代化的监测设备一应俱全。从气象卫星到水文监测站,从无人机到遥感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为人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凌汛监测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凌汛的动态变化,为防凌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做好防凌工作,相关部门召开防凌会商会,分析研判凌情发展形势,统筹安排,做好随时应对突发险情、灾情的准备。同时,传统的治河手段也没有被遗忘。在黄河沿岸,黄河人提前加固堤防,清理河道中的杂物和冰凌。凌汛期间,黄河人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河面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行动。

这种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防治方式,不仅提高了凌汛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黄河沿岸村民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黄河文化。利用封河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来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品牌、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黄河,科普了黄河凌汛一独特的水文现象。

在母亲河的怀抱中,一首悠扬的冬日赞歌唱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让我们珍惜这份美好,共同守护我们的母亲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黄河、热爱黄河、保护黄河!


作者: 薛宏新    责编: 胡霞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