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文字的光和暖
——读吴相瑜散文集《流年密码》

文字的光和暖——读吴相瑜散文集《流年密码》

【字体:      】     打印      2025-01-09 15:40      来源: 黄河网  

散文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非虚构,是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写出一个真“我”。

读吴相瑜的散文,感受特别深刻,《流年密码》无疑是一本具有心灵和情感深度的散文集。写了这么多年的散文,突然觉悟:一篇文章,即使再讲究写作技巧,在“真情实感”面前,都显得苍白、乏味。

吴相瑜是从淮河上游的一户农家走出来的,他怀揣梦想与热望,走进了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郑州。

走出农村,到城里寻找发展机会,是众多农村年轻人共同的志向。就这样,吴相瑜在父亲炙热的目光中,固执地将锄头狠狠摔到地上,远离了稻谷起伏的田野,开始人生中最艰难也最幸福的“郑漂”时光。

坦露心迹,把心灵深处的痛,甚至个人隐私一股脑抖擞出去,这需要勇气和笔力。也正是这些苦多甜少,迷茫多希望少的“郑漂”经历,磨炼了吴相瑜抗击暴风骤雨的能力,面对嘲讽与妒忌,他沉着冷静,坦然面对,活出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个体。吴相瑜把它们播撒进文字里,生长在果实里,开放性地给予,任凭读者翻个底朝天,不需要任何顾虑。

当然,散文写作在不同的创作阶段,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会产生不同的创作风格。吴相瑜的文字,如玉米、稻谷般在小河两岸随风起伏,这质朴的语言,可以归为心情随笔。这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是他生活、工作的实录,是“我感慨、我写作、我荣耀”的写作表达。

吴相瑜是以诗人身份进入文学圈子的,很期待看看他的散文是个什么样子。

我一直认为,散文写作一定要借鉴其他文学艺术的创作技巧,诗歌元素的融入,只是散文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吴相瑜给大家的印象是诗人,他把诗歌语言中的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等代入散文、随笔,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曾跟吴相瑜说起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著名诗人马新朝先生的散文写作,并推荐给吴相瑜看,希望对他今后的散文写作有帮助,也希望他的散文写作,能以诗人的思维和智慧改变其散文的写作风格。

正是从这些没有经过“诗语”、修辞修饰过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吴相瑜超脱的诗心,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雨打树叶,从他文字里看到事物的真实模样。同时,感受到他文字的光和暖。

坚持多年“文学的散文”“艺术的散文”这些所谓“新散文”写作的我,再一次被这拉家常般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所感动,有所启发,有所思考。

散文写作,逐光向暖。当我们把散文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是要回归到散文写作的本源。

散文集《流年密码》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生活的所感所悟,用诗人的眼光透视周围环境,用哲学的思维剥去人性黑暗的衣裳,把光掏出来,照亮前进道路。第二部分,写在生命旅程中遇见的师长和朋友,他对每一次遇见,感恩于心,感动于言,并作为以后生活和的创作原动力,不断激励自己,坚强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第三部分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读者可以从这部分作品中,看到一个真实而励志的吴相瑜。

吴相瑜从小在姥姥家长大,他家的村头种着一大片柿子树,每到柿子成熟的季节,一个个“红灯笼”悬挂在枝头上,那火红的场面,那累累的硕果,让人生发奋进的力量。这本散文集,是吴相瑜呈现给读者的硕果,红红火火地挂满读者的天空。


作者: 孙 勇    责编: 胡霞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